岁月往事

浏览量:787       作者:肖西欣      来源:       日期: 2015-05-19
    记得是若干年前的一个周六下午下班前,大家看到了周日不休息的通知,机关职工去钻机搬家。
    周日一大早,五点多,天已灰灰明。穿着形形色色带补丁工作服的机关职工,头戴草帽,脚穿翻毛登山鞋,摩拳擦掌,欲往钻机大显身手……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车上的年轻人时而推推挤挤,时而打闹取笑,时而歌声嘹亮。当时唱的是《勘探队员之歌》,“是那林中的鸟,给我们报告了黎明,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还唱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大概是那个特定年代的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崇拜。
    一个多小时后,到了钻机。
    在车上,就看见滚滚的黄色河水,奔腾汹涌,被冲击的石块发出巨响,河面比平常宽了许多,是上游下了暴雨发了洪水。
书记,队长,和生产科长紧急碰头,为了抢时间、赶任务,决定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坚决完成搬家任务。
    于是,大家紧急动手,七手八脚的取来了九个充满气的内胎,用粗绳捆绑成一个气筏,上面固定好木板,装上设备,捆好之后,装好要搬家的设备。别看装车,那可是难活、技术活,是需要动脑筋的,屈指数来,整个勘探队就那么几个“大拿”。
    当时没有吊车,全凭手提肩扛来解决问题。大家先在河边卸设备的地方挖一个斜坡状的土坑,汽车倒入土坑内,后车槽与地面平,撬起设备,垫入滚杠,两边的人拽绳,设备就比较容易的装入汽车或者马车。卸设备是很讲究的,一个人喊号子,两边的人齐心拉,直至将设备卸下车。这时候,书记,队长,工程师,医生,会计,等等,大家身份是同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搬家要干的活可多啦。拆帐篷,装车,卸车,挖坑,立帐篷,扛抬钻杆、水管,等等。扛抬负重,还要走上上下下在山路上,一步一步的挪动,十分艰难。领导们和大家一起干,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圆满完成钻机搬家任务之后,大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钻机。
    回到队部,机关食堂灯火通明,大师傅们以热气腾腾的饭菜等待着劳累了一天的搬家职工。
    这就是当年地质队员普普通通的一天勘探生活。那时候,大家由于受毛主席和党的培养和教育,发扬勘探人的“三光荣”精神,不图汇报,只求贡献。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昔日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而今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老人,承蒙党的好政策,我们正享受着幸福的退休生活。


上一篇:春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