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宣传

勇做经济转型的尖兵

浏览量:842       作者:黎耀斌 马萌      来源:       日期: 2015-06-08
    马常元,中共党员,青海省乐都县人,199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系,先后在陕煤地质一三一公司担任多经总公司技术员、油气勘查开发公司记录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公司技术负责人等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博得广大干部职工的啧啧称赞。
重学习,肯钻研,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马常元同志在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从而完成了从一个兽医到地质专业行家里手的华丽转身。
    2008年10月,一三一公司关停多种经营产业,马常元被安置到油气勘查开发公司,兽医专业出身的他作为门外汉只是做些日常辅助性的工作。但马常元不甘心平庸,他想,既然成为地质勘探队伍的一员,就要认真学习地质勘查方面的相关知识,必须完成从门外汉到地质勘查内行的转变。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学习机会,马常元常常是见缝插针的不错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记得2011年在韩城矿区盘龙水文勘查项目施工时,他边干边学,虚心向井场上的钻工师傅们及相关技术人员请教,学习水文地质钻探方面的知识。在春节钻机人员放假时,他舍弃与家人团聚,主动请缨要求看守井场。在看守井场的日子里,他坚守工作岗位,细致工作,认真记录每一个数据,并自学了水文地质勘查规范和抽水实验规程,学习工作两不误,极大地充实了自己。
    2012年6月,公司承揽了北元化工集团年生产135万吨原盐及采输卤工程盐井钻探地质技术服务项目。公司决定由马常元率队承担该项目地质资料编制及汇交任务。岩盐矿勘查开发对近60年来一直从事煤田、水文钻探的一三一公司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同时也是公司实现经济转型向地质勘探相关延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钻探深度超过3000米,难度大,任务急,地质资料的编制及汇交必须跟上,这个硬骨头必须啃下,因为它关乎公司的生死存亡。面对重重困难,马常元没有退缩,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他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他和大家一起从零开始,虚心向盐井地质钻探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学习,现场实践,学用结合,逐步掌握了盐层地质、采盐工艺等新技术。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经过近一年的艰辛努力,马常元率领的团队成功完成该项目26口盐井地质资料编制及汇交工作,赢得合作单位的赞誉。
    地质灾害治理板块是一三一公司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之一。自从担任地质灾害治理公司技术负责人以来,马常元深知重任在肩,他以苦学肯钻加速自己向地灾治理内行的蜕变。在地灾公司成立之初,大家的地灾治理知识相当匮乏,马常元除了“走出去”多次参加省、市国土资源部门举办的地灾知识培训班之外,他还常常牺牲节假日,认真研读地灾领域的诸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通过两年多的努力,他的业务能力大大提高,成为公司的顶梁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动下,公司的其他同志也纷纷效仿,从而形成了“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陕煤地质一三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公司的承揽的地灾治理项目也日渐增多,涉及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公司成立三年多来,提交的各类报告70余件,完成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4个,成功预报地灾险情4起,施工区域遍及渭北、陕北等地的10多个县市。这些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司由此荣获陕西省2014年地质灾害成功预报二等奖。
强素质,提质量,成为地质灾害的“克星”
    地质灾害的频发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尤其是事件的突发性更让人们的心头时刻悬挂着一把利剑。
马常元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不仅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无止境,而且特别注重将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他注重素质的提升,确保提交优质报告,为此他以自己所学所悟与大家一起分享,与大家一起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学习,从而提高了公司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如今,在陕煤地质一三一地灾治理公司,就连年轻人聊天,也谈的是地灾治理方面的知识。如地灾发生前的预警,崩塌的前兆是崩塌的前沿不断地发生掉快,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山体滑坡一般会在暴雨之后,发生前会有岩石因受挤压开裂的声响,植物变态,鸡狗不宁等前兆。此外,还有应急避险和简易监测等方法。
    2014年9月,在韩城市2014年汛期应急排除中,马常元带领公司的精兵强将对该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发现双楼村一组东边黄土塬有滑动迹象。职业的习惯告诉马常元,这可是滑坡发生的前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及时向市国土资源局上报灾情预警,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员在马常元等同志的协助下观察隐患点,并迅速撤离该村13户69名村民。9月15日深夜,滑坡果然发生,由于群众撤离及时,从而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来,双楼村的村民们都说,一三一姓马的那个技术员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
    2015年1月10日9时许,韩城市西庄镇北强村二组东南方山体边坡发生严重滑坡,直接影响到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滑坡发生后,韩城市国土资源局、西庄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紧急撤离受灾村民。为应急排险、消除隐患,1月12日,受韩城市国土资源局委托,一三一地质灾害治理公司对滑坡进行应急调查工作。马常元主动请缨,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对该村东部通村水泥路北侧的不稳定斜坡进行初步勘查,并提交了滑坡应急排险治理工程方案。经过21天的紧张施工,由马常元主持的韩城市西庄镇北强村地质滑坡应急排险治理工程,顺利经过韩城市国土资源局、西庄镇人民政府及有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专家现场检查验收,并顺利交付工程。北强治理项目的实施,解除了对4户13名村民的生命安全威胁,保护村民房屋29间,直接挽回经济损失50多万元。
此外,他还给当地村民讲解有关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增强了他们的防患意识,造福了一方百姓,树立了公司良好的社会声誉。北强村的村民们称赞马工是地质灾害的“克星”。
破常规,善求变,转型路上不断创新
    工作中的马常元重视行业前沿理论知识的学习,从不墨守成规,不断探索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工作的新途径,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2015年初,为了响应驻地韩城市人民政府“四城联创”暨环境综合整治的号召,在该市新城区赵村2500平米的地灾治理项目中,马常元勇于尝试新技术,并多次深入三峡大学,与其实现强强合作,并在赵村地灾治理项目中首次采用CBS植被混凝土边坡绿化这一行业尖端技术,增强了护坡抗冲刷能力,能够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恢复山体的生态平衡。此项技术在陕西省内的率先使用尚属首例,从而对治理渭北及其他地区的老矿区生态破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由于马常元善于学习地质灾害治理领域的新知识,近年来他业绩突出,口碑颇佳,深得公司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马常元先后主 持了陕西北元化工集团盐井钻探工程钻探资料编制及汇交工作,主编《陕西省子长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陕西省合阳县大原头村崩塌应急治理工程设计》《陕西省蓝田县玉山镇农机加油站建设工程地灾危险性评估报告》等,参与编制各类地灾预防、治理报告20多件。这些报告付诸实施后,基本解除了对4户100多人的生命安全威胁,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造福一方百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敢拼搏,讲奉献,弘扬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
    “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之魂,马常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地质队员,更没有丢掉地质人代代相传的这一传家宝。
    奔波在地质灾害排查、勘察和治理工程现场和工地,马常元经常是早上背着干粮出去,晚上背着资料回来,吃上一口烧饼喝上一口热水是他一天最大的奢侈,常常是“两个馒头一顿饭,一壶凉水当茶饮”。作为公司技术负责人,他白天要顶着烈日到各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指导施工技术,晚上还要整理技术资料。每天晚上,透过办公室窗户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面对困难,马常元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必须完成任务!
    近两年来,由于公司开工项目较多,大部分技术人员被派往现场,报告的设计编制任务相对较重。马常元他们除了要完成现场勘查资料的审查、汇编外,还要完成报告的编制工作。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类报告的设计、编制工作,在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新手多、难度大的情况下,他带领技术部其他同志密切配合,合理分工,经常加班加点,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白+黑”的工作模式已成家常便饭,对此,大家从未怨。而每天最后离开办公室的一定马常元。从数据制表、图纸绘制到文字编写和报告的审核、校对马常元都认真对待。有一次,为了赶制一套灾害治理恢复方案,本来是1个月完成的工作量,马常元这个铁打的汉子硬是咬着牙白天黑夜连轴转,3天完成了设计方案。在完成方案设计中,他吃住在办公室,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之后又接着干,细心检查方案中的具体细节,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编制任务,为方案的审定与实施赢得了时间,最小程度低减少了受灾单位和群众的经济损失。
    马常元这个苦学肯钻的青海汉子,在地灾治理的平凡岗位上扎实工作,默默奉献,身体力行,一路向前,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用青春和汗水挥洒着对地质勘探事业的无比热爱,从而谱写出了一曲新时期陕煤地质一三一人顽强拼搏、争创一流,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转型的青春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