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宣传

“名”与“义”的考量

浏览量:705       作者:韩俊武      来源:       日期: 2017-05-03
    目前,一部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全线飘红,一路霸屏,可以说是相当的火。为什么此剧使人如此激情澎湃,如此过瘾,因为这种三观正的影视剧,这么正能量的作品传达的是人民心中期盼的公平、正义、和谐社会。
    这是一部真实演绎荧屏“打虎拍蝇”反腐行动的电视剧。剧中许多腐败官员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型,比如候勇饰演的国家机关的处长,其隐秘的豪华别墅里搜出了2.3亿元的现金,用坏了12个验钞机,这个典型的小官巨贪角色原型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其次,这部剧充分剖析了官场生态,揭示了反腐形势,让人触目惊心。如在省委会议现场,针对如何处理有贪腐问题的丁副市长,是走司法程序—拘留,还是走党纪调查—双规?在这种场合下,中国式权力制衡机制发生了微妙的摩擦。就在这拉据战中,丁副市长已接到密报,化装潜逃,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这场会议室内的“宫斗戏”描绘了官场的复杂,也刻画了官员百态。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书系,还有赵家帮、奸商帮等等。这些派系与帮派的存在,既使官场政治生活更显波谲云诡,又使反腐斗争加倍复杂。对祁同伟、高育良而言,官场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场,在这里可以结党营私,自谋私利,而对陈岩石、侯亮平来说,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真正的试金石与分水岭,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为名义挂在嘴上,还是把“人民”作为依托放在心上。这是一出中国当代官场现行记,就算其中也有强烈的政治宣教意识,但能够实实在在地折射着这看似荒诞实则真实的官场世界,能够不虚浮、不避讳地反映现实,能够在戏剧化的加工中让人性的贪婪与丑恶无所遁形。
    除了官场,近一半篇幅描写的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的描写是我非常熟悉,也感触颇深的。国家改革开放带来了物质极大丰富,但也造成了两级分化严重。这是贪腐的可怕之处,即侵害了老百姓的权益,败坏了世道人心,又激起了人民的愤怒。一方面说明广大民众对待腐败问题的痛恨,对待腐败问题的厌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持续深入推进反腐的良好愿望。
    反腐是一个过程,需要客观冷静地对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有贪必肃、坚持铁腕反腐,特别是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到现在的“两学一做”,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党员,中央的反腐看的更高、考虑的更多,力度更大。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在贪腐问题上,没有特殊党员,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
    剧中那些以人民之名行苟且之实的“执权者”,那些满嘴人民正义而又满身铜臭气味,满脸风光得意而又满心纸醉金迷的“老虎”“苍蝇”,究竟会给荧屏观众多少深思,又将唤起多少党员干部对人民“名”与“义”的考量?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