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河下井记

浏览量:707       作者:米彦飞      来源:       日期: 2017-06-20

    说起煤,大家更多地想到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采矿工人。很少有人会想到和采矿工人有着同样工作环境的一个特殊群体,井下钻探工。
    一三九公司矿山工程处对郭家河井下防治水项目进行试点,我和处长姜治雄有幸被派去协助这个项目。
    “纸上得来终须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达郭家河项目部的当天,我们就向矿上递交了下井申请。第二天上午获得批准后,我们决定立即跟随中班下井。中午一点半,我们和中班的井下钻探工人从宿舍准时出发。在钻探工兄弟指导下,换上干净的工作服,穿上矿靴,戴上防尘面罩,安全帽和矿灯,腰上绑上四器合一和定位仪。到了下午两点,我们准时坐上了矿上专用的人车,即便我们被照顾坐到了最舒服的位置,仍然感受到的是拥挤和颠簸。
    半个小时后,到了下车的地方。这里不是路程的终点,是步行的起点。切身感受着阴暗潮湿的环境给我们带来的不适,要走过1200米高低起伏的路面才能到达钻孔施工点。井下的环境千变万化,机械上不去的时候全部是人拉肩扛。因为皮带运输槽的存在,钻杆运不进去,所以长1.5米重35公斤的钻杆得要人工搬运。本来带着防尘面罩行走就感觉呼吸不畅,再加上扛在肩上的钻杆,更加地呼吸困难。路面爬坡,累的时而要摘下防尘面罩猛的呼吸上几口满是煤粉的空气。路面下坡,走到底腿肚子都突突。阴暗潮湿的环境,无形中让我感觉压抑,坑道中各种机械刺耳的噪音更加地使我心烦气躁。只记得最后的双腿是在机械地抬起放下,等走到钻孔施工点,大家都已经是汗流浃背。
    把钻杆摆放到位后,钻探工人交接完工作,就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忙碌,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因为阴暗潮湿的环境和嘈杂的轰鸣烦躁,也没有因为汗水浸泡的衣服而放下手中的工具。所有的艰辛,对于长期进行井下钻探的他们来说,这些都已习以为常。
    在我和处长协助帮忙搬运几趟钻杆后,晚上十一点,我们在钻探工人完成交接后,跟随下班的工人步行更远的路,到乘车点坐车,下班升井。上来满身的煤泥,大家都认不出对方的脸,只能根据脸型轮廓和声音相互辨识。下了充满刺激气味的人车,美美地呼吸上几口新鲜的空气,交回身上各种负重的仪器设备,大家转身就钻进澡堂。脸上的煤油,香皂是洗不掉的,在有经验的钻探工兄弟提示下,用肥皂才把自己洗出了本来的肤色。等洗完澡,去食堂草草地吃过下午饭,回到宿舍已经凌晨一点了。
    一个小班的跟班工作结束了,躺在床上的身体一动都不想动,思绪万千,却久久不能平静……。

    为井下钻探工的艰辛付出而感到欣慰,为井下钻探工的默默无闻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