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宣传

在历史中学管理

浏览量:778       作者:马萌      来源:       日期: 2011-04-21

    历史是一面镜子,研读历史多年来,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更是如此,灿烂辉煌,值得一读。
    历史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管理学问,日本人早在六十年代就讲过一句话:不懂中国历史的人,很难做好一个管理者。因为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在现代的管理中层出不穷,你能掌握中国历史命脉、历史的轨迹以及执行方式,对于现在管理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所以历史跟现在一样,是不断地重复,因此我们用现代管理眼光来看当时曹操的做法,就能了解管理不是西方独有的东西,中国人很早在做了,只是我们没有把它整合下来,没有把它系统化。
    知悉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大概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学时期,那时候,看的是《三国演义》连环画,有四十八册,再往后到了中学时期,看了《三国演义》历史小说,听了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讲的广播评书,越来越觉得曹操是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曹操不管在戏剧里,在历史上,常常会出现在社会群众们的言论当中。因为他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人。连毛主席在1954年都有一篇文章这样对曹操有个断论。他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其实我们今天看曹操的问题不是从戏曲上,也不是从小说上来看,而是从现代管理上来看这个问题。
    曹操的出生背景不是很好,但是在他的身上有很多优点,他后来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从管理心理学角度上看,他具备了成功的伟大领导人的条件。成功企业家的人格特质包括:智慧、胆识、应变力、理性、预见力、包容、广博的知识。
    曹操的爱才是出了名的。他曾经提出“唯才是举”,意思是说,是要有本事就可以做官,为人民服务。他用人有一套秘笈。企业要扩张,需要的是人才,企业要管理经营,还是需要人才。曹操很了解这一点,三次下诏求贤。第一次在建安15年,下诏向全国求贤。只要有能力的,不管你贩夫走卒、隐士屠夫、商贩还是狂士、或是享士,只要你有能力的,你就来。曹操认为就算来到我这里,你一个谋都不出。那也没有关系,至少人才在我这儿,你没人才。比如,徐庶原来是刘备的谋臣,可曹操用尽办法把徐庶诓过来。但是这个书信是假的,因为假装他母亲的笔迹把徐庶诓过来的。徐庶说,虽然我人在曹营,可我从此不会为曹操出一谋一策。这曹操也无所谓,没关系,你不出一谋一策,我一样给你高待遇。至少刘备没有谋臣,没有人可用,至少把对方的实力整个削弱了。建安19年,曹操第二次下诏求贤。建安22年第三次下诏求贤。
    曹操的用人策略表现为:奖惩非常公平;允许部属犯错误;知人善任;会收买人心;有包容力,等等。例如,张绣突袭曹操,曹操没有准备,就失去了典韦,失去了儿子曹昂。第二年回来的时候,曹操在河边大祭,只哭典韦,却没有哭儿子。哭到伤心、痛心,全部官兵统统怔然泪下,曹操在用人上把现代管理学所谈的用人步骤的策略他全部齐了。
    纵观曹操的一生,我们从管理上的角度来分析了他人格的特质,分析他在战略谋略上的运用。我们学历史的目的是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当中去学到我们所要用的,能够为我们所用的一些策略、一些技巧、一些谋略,而不是光去看看他的那个过程是什么,当做文学欣赏就过去了,那就没有意义了。历史是让我们学到我们怎么去运用,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是非常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