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香熏染中享受生活
常常有人问我,你喜欢读书吗?平时都读些什么书?是纸质的呢,还是电子书?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去读书?我喜欢读书呀,平时我喜欢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们比较喜欢读纸质的书,当空闲时、孤独时、无助时、困惑时我就会选择去读书。
读书可以从内而外的提升气质;读书可以保持大脑的活跃;读书可以放松心情、减缓压力;读书可以增强抵抗孤独的能力;读书可以填补空虚,丰富内涵,陶冶情操;读书可以在书香中享受人生。
读书,就像呼吸一样,吐纳之间,可以见人的气质与涵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我获得优越感,而优越感某种程度上又是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这是我读书最明显的一个功效,也是我想读书的目的。
读书,可以让我的大脑活跃起来,防止它失去能力。就像身体的其他肌肉一样,大脑也需要通过锻炼来保持它的强壮和健康,因此那句话“不用就没用”特别适用于大脑。
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阅读跟我不同的人,比如来自不同文化或背景的人,能帮助我了解他们的看法,重新审视原有的偏见。比起那些不读书的人,读书的人会对社会事件和文化多样性有更丰富的认知,饱览群书后,对世界的基本认识也会得到拓展,身处其中更觉得安心。
我说读书可以增强抵抗孤独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孤独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孤独,当你参加工作后、特别是成家后你会发现你变得孤独了,因为大家都渐渐迈向成熟,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了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书籍才是最好的陪伴,读书成为最好的抵御孤独的方式。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更是陶冶情操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和方式。
在读书时,使我们感觉到人生的旷达与况味,潇洒而坦然;咀嚼平凡而伟大的生活,白鹤有白鹤的生活,狮子有狮子的生活,海豚有海豚的生活,壮阔是大海的生活,而优雅是小溪的生活。读书是理性和感性的融合,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读书是精神的享受,是乐趣,冲淡了人的烦恼和无奈。
最近网络上疯传一封家书,说是惊动教育部,打动了亿万父母!还有人建议收为语文教材。这封信是一位大学教授写给刚考入大学的女儿!父亲在信里对当时刚考上大学的女儿提了9点建议,涵盖了道德、专业、知识、恋爱方方面面。在谈到知识时,他告诉女儿知识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他说,“读书无用论”是存在的,没有读书也发横财的人也是有的。但个案不能说明问题,普遍现象才有说服力。在谈到关于阅读方面时,他告诉女儿读书就要读经典,因为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喜欢阅读,他们可以花很多时间逛街、淘宝、打游戏、网聊、刷抖音……就是不肯花时间安安静静地阅读。据公布的中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人均每天看手机时间最长,达84.87分钟,只有38.4%的人乐于看纸质书。手机和互联网成为中国人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
自从我来到油气公司以后,每年都在组织女职工参加集团公司工会组织的女职工读书征文活动,从一开始只有1人参与到近两年的全员参与,公司女职工通过近几年的阅读、撰写读书征文获益不少。读书征文活动已经想唤起公司女职工的读书欲望,使大家自此喜欢上读书,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就像交友,要仔细甄别,非善勿近。我喜欢读经典,因为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是读者挑剔的结果。一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肯定有它的道理。只要是经典,只要你想读,都可以去读。同时,我喜欢读纸质的书,因为,看纸质书时,可以通过手指感觉到,左侧的书页不断增加,右侧的书页不断减少。身体有前进的触感……这可能以某种方式让我有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心中不由产生一种美意自豪感!
其实,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我们也可以选择读电子书,虽说少了读纸质书的快感,但总比不读书要好的多。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手机上可以下载很多读书软件,微信就可以。我目前常用的读书软件有:微信读书、当当云阅读、樊登读书等,除此还有自今年2月起党员在用的学习强国APP也不错,在学习一些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性较强的内容以外,还可以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
读书是一种品质,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情怀,读书更是一种境界。“展一卷书,神与之交,气与之合,魄附其上,而魂游其中,至掩卷仍如梦如冥,大汗淋漓,口存余香,乐至醍醐灌顶,物我两忘”。
让我们在读书中认识自己,在书香熏染中提升自我,享受生活。
注:该文荣获陕煤地质系统2019年“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