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春暖花开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一个节日。人们把积攒了一年的亲情、友情、热情都在这个隆重的节日中释放出来,表达彼此的祝福和心愿。一个多月之前,家人父母还在采购着年货,想着子女儿孙归来就满心欢喜,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有没有漏掉什么,只要他们喜欢的都要带回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也是在外打拼了一年的年轻人们的共同心声,早早开始准备带给父母长辈的礼物,掐着时间要去抢回程的车票。一切本该是都是充满幸福与激动。但谁能料到,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武汉新型肺炎疫情告急,全国各地援驰武汉的医疗队伍纷纷启程。
“肺炎”“疫情”“确诊”“疑似”“死亡”“募捐”“武汉”……成了时下新闻搜索的关键词,每天看着疫情实时动态中不断攀升的数字,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
在恐怖的疫情面前,全国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自己的的岗位上尽着自己的一份份力量。这一份份力量在人民与病毒之间砌起了高墙。
从17年前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的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防疫最前线,到15名医务人员确诊被病毒感染,再到李文亮医生夏思思医生的牺牲……不管有多少困难,这些医务工作者都咬紧牙关,义无反顾的踏上征程。
“我们是2003年奔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17年后的今天,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20多个签名和红手印,印满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护人员写的这封“请战书”,他们的这份勇敢、无畏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春节假期——他们将在战场上度过,而且他们不能退缩,不能低头,不能放弃。医护工作者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前线的战场上,疲惫了一天的白衣天使们卸下他们的盔甲,满是汗水,身上满是隔离服和口罩留下的痕迹,多次消毒的手不像从前,满是伤痕。这怎能不令人动容?但他们自己 却不以为然,每当问到他们时,他们多是笑一笑,继而又义无反地奔向战场,不怕苦不嫌累,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不因亲人的劝阻而放弃。山东支援湖北的90后女医生张岭说“守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才能安稳”,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与时间赛跑,为一线垒起坚强的后盾,虽不在一线,却是在为一线努力”
1月24日正值除夕夜,企业接到参与援建火神山、雷神山应急医院的通知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我们主要是动员湖北及其周边的员工参与,这样路程短、响应速度快,很多员工都是自驾连夜赶到武汉,克服封城带来的层层解释工作。”看到电视里播出的采访修建医院工人的画面,他们“全副武装”但干劲十足,当记者问道他们是哪里来的时,“山东的,东北来的,陕西的”当他们听说这里需要人,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负责施工的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干了这么多天,没有一个工人来问报酬的事”。17年前作为小汤山医院总设计师的79岁的黄锡璆博士也写下了请战书。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并带领团队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十天建造一个设施完善医院,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纷纷短时间建成完善一个又一个“小汤山”,这是中国的奇迹。
虽不是一线,却是第一道防线,基层战“疫”,虽不像白衣战士那样拼搏奋战在最前线,却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是基层干部的行动迅速,防输入,防扩散,守住成千上万个社区这样的防护网,对辖区进出人员的检测排查,对居家留观人员的监测服务。社区工作者们走街串巷送水送菜,在小区、路口设置体温监测点,向群众们传递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工作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隐患。这个时候尤为需要足够的勇气。是他们站出来、顶上去,为人民拉起了“隔离带”。
我看到很多一线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说到,“等疫情结束后,想看一看武汉的樱花再走”,武大的樱花,沿江公路的景色,还有武汉的热干面、三鲜豆皮。虽然2020年的开头让全世界都为之震动,虽然今年的春节热闹也消失不见。但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春天就要到了,等到樱花挂满枝头。我们坚信,我们祝福,山河无恙,你我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