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清明节
浏览量:565
作者:刘娜
来源:
日期: 2013-04-01
小时候,对清明节的概念是模糊的,只记得每逢清明,就能吃到平日里很少吃的煮鸡蛋、刺角面。孩子们都兴高采烈,活蹦活跳,各家各户的串着撒着欢儿。
清明节会放半天假去祭祀上坟,中午一放学,孩子们都飞快地涌出校门,飞奔地往家赶。从学校到家要经过大片的油菜花地,这时候油菜花开的正浓,满地的油菜花在阳光的沐浴下金黄金黄的,花丛中到处飞着辛勤采花的蜜蜂,我们在田间小路上喊着、笑着、跑着,每个人的脸都通红通红的,偶尔会偷偷地摸进油菜花地,探出红扑扑的脑袋在花海里穿梭着,采着自己认为最漂亮的油菜花,美美地嗅着浓郁的香气,爱美的女孩会把花儿插在头发上,相互比照着,羞涩洋溢在女孩们细致的眉眼间,男孩会做成花环带在光光的脑袋上,做出各种各样诡异的表情,脑门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淌着,有的干脆脱了厚重的毛衣、外套擦擦汗,继续赶着趟的玩耍嬉闹。被蜂蛰也是常有的事。
清明节母亲会很早起床,做美味的刺角面,这可是平日里吃不到的,等我们兴致勃勃地跑回家饭已经端上桌子,每人两个鸡蛋、一碗碧绿碧绿的刺角面,闻着香喷喷的刺角面,咽着口水迫不及待的吃起来。那好吃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
匆匆地吃完饭,母亲把事先准备好的刺角面放在一个大洋瓷碗里用抹布包好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篮里,再放上祭祀用的香、烧纸等,爸爸将竹篮拴在自行车后座旁,载着弟弟和大伯、二伯、堂兄堂弟们,一起去很远的公墓给爷爷上坟。过去对如何上坟祭祀,我没有亲眼目睹过,因为我们那里女孩是不能去上坟祭祀的,所以弟弟每次都能去,感觉他就像一个神圣的使者,去完成他认为很神圣的使命,对我而言,是喜忧参半的,看着弟弟那得意的眼神,觉得此刻的自己是没用的,同时又庆幸可以利用半天假尽情的玩耍。
那时候的游戏非常简单,就是一群女孩子穿的花枝招展的,一起玩跳绳、丢沙包之类的游戏,那种快乐也是男孩子体会不到的。偶尔,我们还会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亲手缝制各式各样的沙包,用女孩子天生的心灵手巧诠释着属于我们的乐趣。现在我已经忘记了游戏规则了,只是那漂亮的沙包会时常在脑海中跳跃,带着我一次次地飞到那个天真烂漫的童年。
这就是小时候清明节留给我的记忆——简单、快乐、幸福。
下一篇:奉献,绽放光芒
上一篇:在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