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天地

致敬李兰娟院士

浏览量:495       作者:张 璇      来源:       日期: 2020-07-07
    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奔波忙碌着一位73岁的老人。她不分昼夜,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凌晨,她要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东院重症ICU病房查房,了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情况;早晨,她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一起,共同探讨诊疗方案;回驻点后,她顾不上休息,还要继续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大家纷纷称赞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
    作为一名女性,73岁的李兰娟院士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她用挺拔又柔弱的身躯与死神对抗,抢回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李兰娟院士心系人民安危,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我们认识新冠肺炎病毒,探索防控治疗方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其心若兰,心济苍生,是我们新时代女性的榜样,为我们广大女性树立起了一座时代的丰碑。向您致敬,李兰娟院士!
    致敬李兰娟院士,就是要学习她强烈的使命担当。李兰娟院士将“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这十六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说:“一名医生的宗旨、使命、责任,就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也是身为医生最大的幸福和安慰”。正是有了这样的使命和责任,李兰娟院士以强烈的担当精神,投入到学科研究和临床试验当中。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我们要学习李兰娟院士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意识,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不强,很小的问题也可能得不到解决。缺乏责任意识,对职责内的工作心中无数、情况不明、遇事推诿、能躲则躲,一切将就着干、应付着干,那造福苍生,心系人民就是空谈,也无从谈起。
    致敬李兰娟院士,就是要学习她强烈的事业追求。李兰娟院士团队用10年时间,在我国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建起了一道防治屏障,并成功防控了2013年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同时,在控制MERS、寨卡病毒等传染病输入、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中,李兰娟院士团队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我们要向李兰娟院士看齐,立足自身岗位,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服从领导、团结同事、主动担当,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好每项任务,让领导放心、让单位满意。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程序和规章制度,确保经手的业务都不出任何纰漏,对自己的工作严之又严,细之又细,不怕麻烦,遇到专业性强的受理事项,不耻下问、请教领导,咨询同事。使自己的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用实际行动和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诠释对事业的无悔追求。
    致敬李兰娟院士,就是要学习她无私的奉献精神。相比于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显得有些低调。但她在此次防疫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在巡查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ICU病房患者的情况后,李兰娟院士脱下了防护服。此时,她脸上留下了几道深深的压痕,让人又敬又爱。73岁的她本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仍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在她的脸上,那几道深深的压痕,仿佛也在述说着一位老院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奉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信念。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我们要向李兰娟院士学习,激发自己内心的正能量,激发自己人性中的真善美,立足自身岗位无私奉献,心怀感恩去工作。
    蝴蝶的作为是为大自然锦上添花;蜜蜂的作为是酿造出甜美的蜂蜜;春蚕的作为是编织出华丽的丝绸。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李兰娟院士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时代的丰碑。我们要向李兰娟院士致敬,更要向李兰娟院士看齐,从她的事迹中汲取力量,进一步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此文荣获省能化工会“书香三八”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