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宣传
中国梦·圆梦人
浏览量:620
作者:黄清丽
来源:
日期: 2013-07-25
中国梦,强国梦,这个做了百年的大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从一个个小小的梦想积聚为今日的复兴梦想。多少圆梦人坚守信念,洒下热情和汗水,清晰了中国梦的轮廓。
1989年改革开放初期,出国留学的热潮方兴未艾。35岁的上海工人丁尚彪怀着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辞了职,告别妻子和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到日本自费留学。然而由于求学之路出现意外,丁尚彪留在东京打工挣钱。在打工还债的日子里,他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他希望把女儿送进世界一流大学深造,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丁尚彪在东京艰辛度日。他同时打三份工,他有一个信念:自己在日本多打一个小时工,女儿将来就可以安心多读一个小时的书。妻子送走丈夫后,一直在针织厂上班。用自己的工资维持着母女二人的生活。丈夫寄回来的钱除了还债之外分文未动,全部存在银行作为日后女儿留学的费用。
1997年夏天,女儿丁琳考取了纽约州立大学。2004年是丁尚彪来日本的第15年头,他满50岁了。2005年,丁琳在美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丁尚彪终于可以告别日本回国。
这就是轰动日本的纪录片“含泪活者”,该片跟踪报道了上海男人丁尚彪15年做苦工圆梦的经历,他以自我牺牲的精神用愚公移山的斗志,通过努力来改变家庭的命运。
甘祖昌1927年投身革命,参加过长征和三五九旅南泥湾垦荒,功勋卓著,是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少将。由于战争年代头部三次负伤,留下了脑震荡后遗症,他主动要求辞官回江西老家。组织上安排他去庐山长期休养,他却带着全家老小回到家乡莲花县坊楼公社。
在家乡的29年中,他带领乡亲们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他将工资收入的80%用在家乡建设上,自己却极其节俭,对家人要求十分严格,临终前还向老伴叮嘱:“下次领了工资,再买些化肥,送给贫困户。”自家的亲兄弟感到憋屈,责问他:“你有宫不当,有福不享,有钱不花,到底图个啥?”甘祖昌平静地回答道:“我们干革命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是推翻一个剥削阶级再培植一个新的特权阶层。”
身为共产党员,甘祖昌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梦想付出了他的一生。
王石,一个敢于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是“不行贿”的企业家。在很长时间里,他的万科公司只能开发郊区大盘,但房屋质量、物业管理水平和社区文化则为万科赢得了消费者。这家企业内部不鼓励狼性竞争,也不提倡为了工作而耽误家庭,总是希望通过有技术含量的手段来取胜。他的决策往往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之外,比如时代使命感和人文情怀。在此驱动下,他成功赋予了万科企业现在价值观:环保、社会责任。
他说:“企业家更多考虑的就是‘匹夫有责’,有责就是你怎么对这个企业负责。再扩大来讲,就是如何对行业有些影响力。如果再扩大点,我们能不能像日本战后的索尼、松下、丰田那样,不仅仅生产产品,成为畅销品牌,还能提供创业精神,对社会还有正面的影响。”
他不是一个只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更是一个中国企业前行路上的圆梦人。在哈佛游学两年学习中国的传统哲学,他一直在寻找方法,有关个人、企业、公益,还有这个国家的梦想。
梦想在传承,圆梦人在延续,中国梦正在圆梦人的手中实现,圆梦人在各自的社会位置上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一个个梦想。
下一篇:以实干创新精神成就美好梦想
上一篇:梦想与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