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宣传
信仰——观《杨善洲》有感
浏览量:791
作者:黎思文
来源:
日期: 2014-08-21
他是一个在山上种树的老头儿,身形消瘦却又像他最爱的雪松那般挺拔,满头银发、清癯的面庞上有很深的皱纹,脸颊上有些褐斑,那是岁月和日晒风吹所留下的痕迹。他身上的一切都是那么老旧,除了那双凝望大亮山成片树林的眼睛,那双深陷的眼睛总是那么清透,带着坚定又好似带着眷恋和希冀。他就是大亮山上的老书记——杨善洲。
他曾说过:“理想和信仰是革命者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产生勇气和毅力,就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就能经得起生死的考验。”他用革命者的意志力,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把“为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律一生,服务一生。
理想,我们并不陌生,不论是当一个科学家或只是想有富足的生活,不论高尚或平凡,不论踏实可靠或虚无缥缈,理想总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的动力和某阶段的指针。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现在,我们却很少认真地说起信仰。偶尔提起信仰,也好似带着调侃和不屑的调调,或者用猎奇的态度去看待那些说起自己信仰的人。
一个人应该有信仰,因为信仰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它比理想更坚定,更纯洁,更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信仰是多元的,除了宗教信仰、文化信仰外,还有科学信仰、政治信仰。对信仰的不同选择,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杨善洲老人就是坚定了选择了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以信仰为动力践行了“为人民奉献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瘅精瘁力而成之。
许多人不能明白为何信仰的力量能让一个人将自己宝贵的生命融入为整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谋福利的事业中。这种力量其实一直嵌在古老中国的命脉中,一直鼓舞召唤一代代人舍命相随。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是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奋斗不懈,更是爱国主义的信仰让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凝聚起来为救亡图存呐喊。在刑场上慷慨激昂的演讲、高唱国际歌,在战场上饮弹洒血、舍生忘死,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仍然讴歌祖国,可以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面对“大跃进”的急躁、“十年内乱”的浩劫,依然能以巨大的勇气开启改革开放的大幕,这些都是“为了人民无私奉献并且奋斗”、“以天下为己任”的共产主义的信仰所激发的巨大潜能。
信仰不是空的,而是我们一切工作、生活的源动力。不论从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还是大跨步的改革开放,都是信仰的旗帜凝聚起各种力量,让无边的黑暗有了光亮,让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豁然开朗。作为普通人、普通党员,也许我们不能轰轰烈烈的体现自己的信仰,但我们可以以杨善洲老人为镜子,时刻自省,从服务奉献的小事儿,舍己为人的胸怀来升华自己的爱国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在信仰的旗帜下,我们坚信那句话“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下一篇:为教师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