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白云山
浏览量:733
作者:拓宝生
来源:
日期: 2009-06-30
九月初的一个上午,我的同学、朋友来到了榆林,很是欢欣,我陪他们共游佳县白云山,得山川之美,享悠闲之乐;览天下之奇,尽游乐之趣,其轻松快意,其舒心悦目,值得大书特书,故作文以记之。我们乘车从榆林出发,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佳县白云山“童子诵经”处,登高远望,壮观景色尽收眼底。佳县县城,犹如云雾里的海市蜃楼;黄河似彩锦,犹如仙女婀娜多姿的舞裙。一座东西走向的大桥,将秦晋连接起来,重温秦晋之好的悠久故事。我们在此留影,用镜头记录我们此行的快乐。白云山位于佳县城南的黄河之滨,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庙宇林立,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道教名山。我从资料上了解到此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因终年白云缭绕,故作白云山,庙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来到此山,结庐而居。采药治病,普救众生。声名扬四方,恩德传千古。当地老百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就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明神宗皇帝,给白云山颁施圣旨,亲赐《道藏》4700余卷,从此白云山名声远播,便大兴土木,营造道观。经历代续建修葺,建成了以道、儒、佛为主的庙宇景观,进而成为著名道教圣地,使之成为西北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山上的庙观文化,熔传统、黄河、民族文化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山上诸神云集,其形态之奇之异,其数量之多之全,是我未曾见过的。这里因神建庙,每庙必神,究竟有多少神灵,我是无法知晓的。这里既有华夏供奉的传统神位,也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神灵。宫殿、楼阁、轩榭、牌坊等组成的庙群,特色独具,在各地的古观古寺中,是极其少见的。我自小不信神,到此旅游,自然算不上香客。我的同窗好友,情况就不一样了。在西安市外事办工作的晓红叛逆,总找神的岔子,时不时还会逗趣调侃;在白水经商的忠林忠厚,遇庙必进,遇神必敬,其虔诚似皈依信徒。他是香客,真正的香客,所以他不论经济状况如何,该给神的一定给神,该磕头的一个不少。心诚则灵,他的慷慨,使鬼神善心为怀,神也自然不会亏欠他的,居然赐他上上签。签辞吉祥,弭祸赐福。神灵旁边的道士,只会击罄,敲打木鱼,不会解读。只看重投入功德箱的钱币,不研究签辞上的释意。我的签辞解释,兴许符合逻辑,得到忠林的默许。吉祥的卜辞,使他豁然开朗,眉宇间的愁云,顿然消失,严肃的表情居然会显出几分忠厚的笑意来。在临潼工作,省书法协会会员的育民对书法,绘画情有独中。在这里,只要是文字我们就品评,只要是绘画我们共观赏。能看到的碑子,我们是一个也不会放过的,残缺的剥落的模糊不清的,我们依旧专心欣赏,总是渴望从碑文里找到足以启发我们的任何符号。碑刻很多,或功德记事,或游客泼墨,保存了不少精品。明代万历年间吴宗义所书的两块草书碑,如飞龙流水,自然有势;开山道人李玉凤所书的“玉虚宫”苍劲有力,壮实浑厚;同时,还流下了现代赵朴初、启功等书法名家的真迹。对启功大师的“藏经阁”三字,我们对其真伪与还争辩了好长时间。这里的壁画,也是值得一看的。据庙观僧人讲,这里保留了明朝时期最完整的壁画,内容与释迦穆尼相伴。其实,这些当年的画师早已作古,没能留下姓名,可他们的创作,却将最有艺术价值的墨宝流传下来,不能不说是万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色彩艳丽的工笔画,有神话传说的连环画,有中堂、有条幅式山水风景画,有色调淡雅的花草水墨画,其精湛的绘画艺术,真的很是令人震撼。这里的古建筑存留完整、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疏密得当;布局对称,造型优美;高低有别、主次分明。建筑依照庙堂神灵地位的尊卑,依山此第修筑。在一建筑附近,我们从琉璃瓦上取下了陶制的塑像,拿在手中细观、把玩、欣赏,好像专业的鉴赏大师在评品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这些林林总总的塑像,是价值很高的工艺珍品。木牌坊兀然独立,飞檐翘起。搏击风雨数百年,不倾不圮显精神。彰显了历代建造师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平。我们上来,下去,下去,上来,上上,下下,下下,上上,尽管身心疲惫,尽管饥肠辘辘,但游兴不竭,激情不衰。我们真的恨不得走遍宏大建筑群的角角落落,恨不得把所有的价值信息全部采撷下来。下午两点,我们结束了白云山的行程。可白云山上的白云,依旧在我脑海了徘徊,景观里的音符,在我耳际萦绕……有朋友自远方来,不怡悦呼。
下一篇:问候暖人心 关怀传真情
上一篇:局机关工会举办职工登山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