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有感
浏览量:848
作者:马萌
来源:
日期: 2016-05-16
近读《中共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感触颇深。
这本书是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的,它的编写历时16年,凝聚了几代党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这本书的出版,实质上就是中共继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对毛泽东和文革作出全面评价后,在整整30年后再次对毛泽东和文革所进行的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的总体思想是,“成就写够,错误写透,评价公正”。
该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充分吸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历程,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此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历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素质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所能记忆的文革,已经是其后期的事情,批林批孔运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再往后就是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华国锋主席上台。十年文革在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年龄更长者的记忆中是难以抹去的。这一代人和毛主席的感情深,对毛主席该如何评价,是个颇为敏感的话题。通读之后,我认为这本书在对文革和毛主席的第二次评价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否定文革,肯定文革十年成就,做到实事求是。
二是不回避错误,错误是客观存在,回避不是科学的态度。
三是不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错误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直面党在文革期间犯过的错误。
四是党所犯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党组织、党集体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犯的错误,而不是某个个人犯的错误,所以不能把错误归结到某个人身上。
五是写错误是为了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不再批评个人,包括毛泽东。
六是明确写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1000多万人(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
七是充分说明是党,而不是什么别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并纠正了错误。
八是“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了在社会层面与民间研究、地下刊物,甚至海外媒体争夺对党史的解释权,应扩大正统党史的影响力,使其回归到社会关注的中心。决不允许有人片面歪曲、全盘否定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质疑共产党执政地位,这对于百姓生活、社会稳定、政权巩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利的。习近平说:“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
《党史》二卷在对待党在历史上所犯错误的问题上,坚持了以下原则:第一,不回避错误。错误是客观存在,回避不是科学的态度。第二,不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错误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第三,充分说明是党,而不是什么别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并纠正了错误。
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近三十年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是摸着石头过河,是在探索中前进。探索就会犯错误,究其原因:第一是没有经验;第二是理论上的错误,加上头脑发热的主观原因,加上国际上的一些客观原因。毛主席活着的时候就试图纠正错误,纠正虽然不彻底,但其本身是有意义的。
今天,重温我们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就是强调不能因为党走过弯路犯过错误而否定这段历史,不能用支流否定主流,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同时又不回避失误,科学分析犯错误原因,要充分发挥历史借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这本书是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的,它的编写历时16年,凝聚了几代党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这本书的出版,实质上就是中共继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对毛泽东和文革作出全面评价后,在整整30年后再次对毛泽东和文革所进行的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的总体思想是,“成就写够,错误写透,评价公正”。
该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充分吸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历程,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此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历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素质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所能记忆的文革,已经是其后期的事情,批林批孔运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再往后就是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华国锋主席上台。十年文革在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年龄更长者的记忆中是难以抹去的。这一代人和毛主席的感情深,对毛主席该如何评价,是个颇为敏感的话题。通读之后,我认为这本书在对文革和毛主席的第二次评价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否定文革,肯定文革十年成就,做到实事求是。
二是不回避错误,错误是客观存在,回避不是科学的态度。
三是不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错误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直面党在文革期间犯过的错误。
四是党所犯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党组织、党集体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犯的错误,而不是某个个人犯的错误,所以不能把错误归结到某个人身上。
五是写错误是为了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不再批评个人,包括毛泽东。
六是明确写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1000多万人(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
七是充分说明是党,而不是什么别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并纠正了错误。
八是“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了在社会层面与民间研究、地下刊物,甚至海外媒体争夺对党史的解释权,应扩大正统党史的影响力,使其回归到社会关注的中心。决不允许有人片面歪曲、全盘否定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质疑共产党执政地位,这对于百姓生活、社会稳定、政权巩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利的。习近平说:“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
《党史》二卷在对待党在历史上所犯错误的问题上,坚持了以下原则:第一,不回避错误。错误是客观存在,回避不是科学的态度。第二,不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错误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第三,充分说明是党,而不是什么别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并纠正了错误。
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近三十年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是摸着石头过河,是在探索中前进。探索就会犯错误,究其原因:第一是没有经验;第二是理论上的错误,加上头脑发热的主观原因,加上国际上的一些客观原因。毛主席活着的时候就试图纠正错误,纠正虽然不彻底,但其本身是有意义的。
今天,重温我们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就是强调不能因为党走过弯路犯过错误而否定这段历史,不能用支流否定主流,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同时又不回避失误,科学分析犯错误原因,要充分发挥历史借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下一篇:君子如玉 陌上花开
上一篇:自强不息 无私奉献 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