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情缘
最近,读到毕淑敏的《养心的妙药》,里面有一篇“淑女书女”的文章,看这样一段文字“淑字,温和善良美好之意。好书对于女人,是家乡的一方绿色水土。离了它,你自然也能活。但与书隔绝的日子,心无家园。半生过下来,女人就会言语空虚、眼神恍惚、心地狭窄、见识短浅了。”“淑女必书女。”时,内心被深深的震动了。
我虽然不敢自称淑女,但也算是个爱书之人,读书二十余载,黄金屋和颜如玉自然是没有得到的,书,更多的时候对我是一种陪伴。
忘不了引我进入文学殿堂的第一部小说,那本触动我文学神经的大作——《平凡的世界》。它曾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过终生难忘的记忆。
上初一时,某个夏日里的一天,去同学家里玩。不经意间发现桌子上有一本书《平凡的世界》,泛黄的纸页,微卷的书角,很简陋。随手拿起来看,谁知就是这么不经意的动作,竟把我带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上世纪90年代的童年生活依然清贫,吃的、玩的都无法和现在的孩子相比,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放学要去放羊,周末寒暑假要下地干活。《平凡的世界》里面描述的农村生活和我的生活经历多少有点契合。于是我的情绪随着主人公坎坷的经历而跌宕起伏:看到孙少安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已放弃读书,我明白了什么叫心酸;看到少安与润叶的擦身而过的爱情,我体会到了无奈;看到孙少平在只能出卖体力换取金钱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读书,我知道了坚强的含义;看到晓霞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羡慕又渴望,渴望自己也能成为她那样热情而又向上女孩,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在那里一坐就是一天,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小说,为我打开了人生的另外一扇门,从此后我就像着迷一般的喜欢上了它。那里有着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我深深的沉浸在那个世界里,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紧张不已,为男女主角的悲欢离合感同身受。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买书,对于一个农家女孩来说是不现实的。借书,是最好的途径。不知多少次,死皮赖脸的从同学那里、老师那里费心求取,晚上睡觉加班加点的偷偷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不知多少回被妈妈从被窝里揪出来。记得有一次,用手电筒一晚上看完了一本《雾都孤儿》,因为那是一本借来的书,第二天要给同学还的!那时候,看书成了我清贫而又孤寂的高中生活里的一大乐事。
走进大学,才知道什么是知识的海洋。学校的图书馆是我经常流连忘返的地方。古今中外名著、科幻小说、悬疑小说、很多杂志等都是我那个阶段的精神食粮。
那时,看的最多的就是张爱玲、张小娴、三毛的书,爱情是少女青春的主题。是她们陪我走过了孤独寂寞而又充满幻想的青春期。敏感而又多愁的少女,总会为张爱玲笔下的凄美爱情而潸然泪下;也曾幻想能遇到,像张小娴笔下那般的爱情;也曾渴望像三毛那样满世界流浪,浪迹天涯……
青春的脚步总是走的特别快,转眼间我就参加工作,然后结婚生子,生活成了一地鸡毛,琐碎而又忙碌。于是,看书的时间几乎没了。
现在女儿一岁多了,渐渐懂事,可以放开手脚了。我也开始重新拾起了书本,不过读书的内容变成了科学育儿的书籍、轻松短小的杂志、内容丰富的报刊,只为在琐碎的生活中,寻求一片心灵的宁静。
妈妈如此爱书,女儿如何可以不爱?为了养出一个小书虫,我为她买了很多彩色绘本,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好玩有趣的纸板洞洞书、故事性强的睡前读物,还有色彩斑斓的贴纸书,玲琅满目,应有尽有,只为从小培养女儿的阅读习惯。
二十余载,与书结缘,看书成了我的一种情结。
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
我虽然不敢妄自非议什么是幸福,但是看着女儿坐在地板上,一边神色认真的戳着洞洞书,一边呀呀絮语念念有词,我觉得现在我就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