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南平红荔》有感

浏览量:696       作者:姚强 赵灵子      来源:       日期: 2016-12-27

    伴着冬日里难得一见的晴朗日子,12月23日下午,公司党委组织前往位于友谊东路的武警总队礼堂观看了十八大献礼影片《南平红荔》。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围绕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南平市工作的一位基层少年法庭法官詹红荔和其接触过的几位“问题”少年之间的故事展开,主要讲述了詹法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对这些孩子进行的再教育以及重新融入社会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正是因为有着过硬的专业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和包容的爱心,孩子们才亲切的称她为“詹妈妈”。
    片中,詹红荔法官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在实践中,她还和大家总结出了一套珍贵的工作法则,这套工作法则的完整阐述,也在影片最后由他的同事——通过自己的努力即将调任到上级法庭的一位年轻同事在大家为他践行的餐桌上含泪完整说出。对于工作不应只是停留在“完成”的基础上,也应该努力做好“善后”工作。她说过:“少年审判庭有它的特殊性,审判和惩罚并不是目的。”她不仅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还积极处理关心这些孩子的各种问题,比如心理辅导、上学问题、就业问题,甚至是受害者家属收养孩子的户口问题都积极帮忙解决。
    关于李成龙的上学问题,影片也是花了比较大的篇幅进行描述,詹法官去过他服刑出来后就读的学校两次,都是站在教室门口悄悄观察,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次看到他坐在角落里不注意听课,第二次就只看见了空桌子。两次他都跟学校和家长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学校说他们能把他留到学校已经是尽了很大的努力,可是大多数学生及家长对他还是有所偏见。他也就越来越自卑,变的孤僻,以至辍学后终日沉溺于网络,她妈妈也只是无奈。可是詹法官并没有放弃,早给他联系了新学校,但是他没去。最后竟然“翻”进了银行系统的防火墙,又被公安机关请进去了。他真的没犯什么大案,正如自己所陈述的那样,他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这是一种悲哀,正是因为在现实中因为自己有“前科”,所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是公平对待,可是他又不甘心,竟在网络上又迈出了错误的一步。
    但另一个大一点的全面悔过自新的孩子——方超,就远没他那么幸运了,因为他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或是对自己仅有的一次“污点”的“洗白”或是“忏悔”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从希望到失望,再在从失望到绝望,因为这个社会对他的曾经不容,哪怕做的再好,再努力,也只是徒劳。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还是想到了他的“詹妈妈”,可是却不愿等到她来;还有一位曾经的少年犯,出来后发展的不错,但是他从不买房子,只是租房,而且经常搬家,因为他不愿与人过多接触,生怕往事被人被翻出来。
    “方超一定认为,他忘记的过去,其他人也会忘记;他的重新开始,其他人也会认同。他还是个孩子,而我是个法官,我得用法律这个武器为这些孩子在社会上劈开一条路。”正是因为这些孩子的遭遇及悲剧,詹法官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思考了一下我们的社会,甚至是法律。最后,她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抹去”他们轻微的“污点”,让社会更好的接纳这些愿意好好生活的孩子们……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275条规定“对犯罪比较轻的未成年犯罪记录进行封存,除法律规定和司法机关办案外一律不可查询”。
    此草案的通过是以詹红荔为代表的基层少年庭法官通过不懈的司法实践共同努力的结果。
    影片放映结束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晚上回家又在网上看了一遍。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地质人员,也许我们做的事情永远比不上詹法官的先进事迹,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她身上学到很多宝贵东西。比如她的敬业、负责、仔细、认真、无私、包容等。她说过:“法官要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恒心,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包容心。”我想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各行各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周围的人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对工作多一点恒心和责任心,那么我们的社会肯定会发展地越来越好,人民生活的也会越来越幸福!


下一篇:春节记忆
上一篇: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