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宣传

五十五年风雨路 改革潮头竟风流

浏览量:925       作者:程湖渊      来源:       日期: 2013-12-04

     陕西,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三秦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驰骋在塞北大漠的勘探劲旅——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一八五队历经风雨五十五年,足迹踏遍三秦大地。几代勘探人以自己的坚韧和豪情,发出了踏一方热土,留一处美名,探一块煤田,树一座丰碑的时代最强音。一八五队人用一双双巨手——托起神府煤田的太阳,在塞北大地上塑起一座光彩照人的丰碑。

     一八五队现有职工48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人。下设地质技术服务、勘探施工等13个经营性实体和8个行政管理部门。20048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随着市场化进程推进和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拥有各种性能优良的计算机、彩色绘图仪、GPS全球定位仪、RTK动态测量仪、陀螺仪、数字测井仪及煤质检测化验仪器;配备了国产XY系列钻机,水源10002000钻机,石油ZJ3040钻机等大型设备。具备高素质的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艰苦岁月忠心报国终不悔,巨手托起神府煤田世界惊

     195810月,陕西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在陕西省白水组建。1969年到1977年,一八五队进入崇山峻岭的陕南镇巴山区。1978年到1981年,一八五队奉命长途搬迁至山东进行济宁煤田勘探。秦岭巴山、微山湖畔一八五人在苦闷彷徨中苦苦等待,等待着能圆勘探人梦想的机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神州大地。或许是机遇偏爱准备充分的人们。1981年初夏,正在山东济宁会战的一八五队,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开赴陕北!于是,他们告别水波荡漾的微山湖畔,向陕北毛乌素大沙漠挺进,拉开了榆神府普查找煤的序幕。

      野外工区驻扎在神木瑶镇,队部安置在榆林的西沙。经过艰苦的踏勘,19814月,在神府大地上第一口探煤孔正式开钻了。人迹罕至的毛乌素沙漠,人声喧闹,钻机声轰鸣。盛夏中的沙漠,抡起烫手的管钳,钻工们挥汗大干,浑身沾满了泥浆。塞北隆冬,寒风刺骨,柴油结冰了,水管冻结了,扶钻杆的手套同钻杆冻在了一起。

     开钻了,孔孔见煤,从未见过这么厚的煤层,一群勘探队员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兴奋和激动充溢着大家的心田——这片广袤荒原下可能是一片煤炭的海洋。当年10月,严冬逼近,施工难度更大。为了早日提交地质报告,全体职工推迟放年假,用10万元职工的年终奖,打出了最后两个探煤孔。

      让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公元1982128,一八五队提交储量877亿吨的《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普查勘探报告》正式面世了。至此,石破天惊,近千号地质男儿揭开了沉睡亿万年的神府煤田神秘的面纱。

一八五队一举发现和探明的被誉为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的陕北侏罗纪煤田,这一发现,震动了全国,也轰动了世界。这一成果被称为我国煤炭工业六五期间最重要的发现,成为80年代我国煤炭工业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为我国能源战略西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陕西探明煤炭储量增加了近三倍,使我省一跃成为全国的煤炭大省,同时,给榆林人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19834月至19965月,一八五队先后向来神府煤田考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李鹏、乔石、宋平及外国实业家介绍了神府煤田的开发情况,李鹏总理赞扬说:一八五队干的好,为陕北人民造了福199773,宋平同志来榆神矿区视察时,为一八五队挥毫写下艰苦奋斗,献身煤海的题词。 1992年一八五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国务院四部委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荣誉称号。 

截止目前,榆林地区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460亿吨,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环保煤和化工用煤,榆林已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是当地的主要财政来源。这里已经成为国家“西煤东运”的腹地、“西电东送”的枢纽,是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这支英雄的一八五队,共和国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火红的年代,涌现出了多少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他们是——白宗镛、劳炎明、王福善、季成豹、周后安、吴浩、周宗余、王觉艺、陈其祥、谢富源、林文英……

——止步就是退步,发展才有出路

     面对象征荣誉的彩色花环和熠熠生辉的奖杯,一八五队人没有陶醉,由计划经济的温床到市场经济的无情竞争,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一八五队人坚强地挺了过来,他们把目光瞄向二次创业的起跑线。

世纪之交的1999年,一八五队,这支驻守陕北塞上榆林的英雄队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随着大规模勘查任务的基本完成,任务锐减、资金短缺、设备老化、人员富余。队伍的生存出现危机、发展的期望摆在面前。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他们认为:一八五队有传统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这支队伍曾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地质勘查的主业不能丢。只要立足陕北资源富集区,服务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就一定能够做好地质勘探事业,就一定能够带出一支过硬的地勘队伍来。

经过认真分析研究,队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制定了“大地质、大市场、高素质、高效益”的经营理念,提出了保存实力干勘探,发挥优势搞延伸,多种经营开新路的工作思路。推行“小队大公司” 的运行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一八五队打破“铁饭碗”,推行效益工资。各下属作业单位按照模拟“二级法人”运作,改造成为独立经营、自主盈亏的经营实体。钻机实行效益承包制。野外勘查作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高于机关和辅助部门职工约40%,促使了优秀人才向生产一线和技术关键岗位倾斜。在全队相继开展了桩基工程、石油钻井、水源水井、矿山服务等延伸产业。在当时地勘单位普遍不景气的境遇下,稳定了队伍,稳定了队伍。

没有任务,经过市场调研,石油钻井市场升温,可浅部油井已经打完,煤勘钻机大不了深井。要走向石油市场,必须更换大型石油装备,一八五队领导认准了石油市场市场,号召职工集资购买设备,向深部油区继续挺进!大家看到市场前景可观,更是信任这一正确决策!纷纷集资,不到三天时间,集资600多万元,购买了陕西煤田地质系统首台ZJ30石油大钻。

石油大钻当年开钻,当年实现开门红!完成油井14个,总进尺28000米,产值突破一千万元。改革带来的是阵痛,更是队伍的发展和职工丰厚的收入,大家尝到了甜头,更加支持改革。从此,一八五队迈开了改革的第一步,也走到了陕西局改革的最前头。

——寥廓江天任搏击,改革潮头竟风流

     只有围绕陕西煤田地质局制订的富队强局这个奋斗目标,抓大项目、干好大项目,一八五队才能谋求新的更大发展。

     立足煤田,当好先行。新世纪以来,伴随西部大开发的浪潮和陕西建设西部强省 榆林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地质工作者三光荣精神,积极投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以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为己任,在神府、榆神、榆横三大规划区展开了新一轮大规模地质勘探和技术服务工作。先后完成曹家滩、金鸡滩、大保当、小保当、孟家湾西、尔林兔、中鸡多个省重点大型勘探项目,为矿区建设提供了大量准确翔实的地质报告和资料,为实现陕北煤炭资源的三个转化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和谐矿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4年,-2007年,一八五队与英美资源集团安格鲁公司合作,进行为期四年的西湾露天勘探,全面贯彻安全、环保和健康的理念,树立了中外合作的样板工程,被外方授予最佳勘探单位 相继完成了大海则、尔林滩、孟家湾等重点勘探工程,以良好的质量和信誉赢得了业主的赞誉。与此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地勘市场,先后两次赴蒙古国施工;同时,他们奔赴西部省区的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开展资源勘探,队伍得到了锻炼,全队效益大大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八五队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展的陕西中能煤田煤炭资源开采水资源影响及保水技术研究圆满完成,编著的《神南矿区煤炭开采水资源动态及保水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获得2011年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型服务实体。我们开展了地震科学钻探、井下钻探、大口径钻孔、冻结孔施工、水源井及渗透流井、特殊凿井等业务,并不断地发展强大。“靠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凭实力占市场,创精品树形象”成为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他们利用多年积累的地质资料,积极主动为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地质技术支撑和服务。

——担当社会责任,彰显队伍风采

一八五队运用先进的地质技术和手段防灾减灾是新时期国家赋予地质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先后两次参加神府矿难的抢险救援工作,并打通生命通道,救出3名受困矿工,受到榆林市人民政府的通报表彰。20104月,一八五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赶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开展地震次生灾害排查工作。

20099月,一八五队以极大的勇气和胆量承接了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项目的施工任务,克服了地震灾区余震频发、泥石流威胁、天气阴冷潮湿,地质构造复杂、钻孔深、劳动强度大等多种不利因素,以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精神,打响汶川科学钻探攻坚战。目前,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二号钻孔的施工,为我国开展地震研究取得了珍贵的地质技术资料。201386月又启动了四号钻孔的施工。优异的业绩受到中科院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专家的好评。

——远山青岫云浮动,绿叶鲜花结子实

新时期,新阶段,一八五队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化经营为主线,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地质立队,矿业富队,科技兴队,人才强队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富队惠民”目标。加强地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着力打造地质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新团队,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装备水平。通过钻探现场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过去钻机现场住帐蓬,夏热冬冷,现在是标准化的集装宿舍,整洁明亮。以前住房是十几平米的简易窑洞,如今,入住公寓楼房。地质报告的文字、数据、图件都用通过专业地质软件完成,文图精美、装帧漂亮,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55年来,一八五队完成各类钻探进尺200多万米,探明煤炭资源2600多亿吨,提交各类地质报告300多件,荣获国家、陕西省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奖8项,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类奖项20多项。是一支技术先进、装备精良、实力雄厚的专业地质勘查队伍。

——汗水换来丰收,枝头结满硕果

跨世纪的10多年来,一八五队创业于渭北煤田,建功于神府煤田,服务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经过新老几代地质队员的努力和奉献,已紧紧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潮之中,为榆林乃至陕西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全队经济利润和单位人均净利润近3年连续增长速度超过15%,职工人均收入由2001年的12000元提高到2012年的70000多元。2012年产值2.2个多亿。2013年,在煤炭价格下行的不利形势下,一八五队逆势而上,顽强拼搏,目前,产值已经突破2亿元。这支队伍不仅在物质文明方面屡创佳绩,在精神文明方面也非常重视,全队职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队伍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五年来, 1名技术负责人当选陕西省劳动模范,1名一线工人当选榆林市劳动模范。4人获得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6人获得省局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一八五队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模范地勘单位称号。荣获陕西省首届社会责任企业称号;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市级园林式单位称号;队长姚建明被中国科学协会等单位评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科技标兵。

      人们不会忘记新时期的劳动英雄和引领这支队伍的领头人,他们是王永森、傅钢、白贵超、张崇会、郝俊荣、段中会、姚建明、梁榆平、牛建国、王玉森、曹彦昌、雷少毅、段小青、关汝青、蒋泽泉、王成喜、王义明、夏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