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一曲全民族同仇敌忾抗倭的凯歌
浏览量:1061
作者:马萌
来源:
日期: 2015-04-13
近日,大型革命电视剧《兵出潼关》在央视一套播出,《兵出潼关》以关中东府潼关地区军民抗战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代草根刀客英雄的抗日史,虽不及影视剧《壮士出川》的波澜壮阔,但它是三秦儿女浴血抗日痛击倭寇的缩影,更是一曲全民族同仇敌忾抗击倭寇历史的缩影。该剧是对抗日战争时期潼关铁血男儿精忠报国的深情缅怀和歌颂,是宣传潼关、宣传陕西的影视力作。
研究陕西民国史是我的专长。关于陕西的抗战历史,不得不提起促成抗日民族战线建立的陕西籍的民族英雄杨虎城。是他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其历史功绩足以彪炳史册。杨虎城,陕西蒲城人。“陕西冷娃,谁也不怕,蒋委员长也敢拿下。”“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说:“这个陕西‘冷娃’! 他是个贺龙式人物,从杀富济贫起家开始拉杆子,拉起了一支部队。”西安事变爆发之后,杨虎城在西安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就是剩下一兵一卒,必用在抗日的疆场上,虎城就是这个决心,只要民族能够争得生存,为功为罪,虎城是不计较的。希望全国同胞们以后不时指导,使虎城在抗日的战线上,不致有什么错误,虎城是十二分的感谢。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毛泽东在读《史记》的笔记中曾有这样的批注: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他们堪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日寇当年对中华民族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的。就陕西一省而言,大多数的县志上都有日寇狂轰滥炸历史罪行的记述。已故陕西著名作家王宝成曾有这样的记述,抗战时期,驻防有中国守军第九十军等部队,加之为杨虎城将军故里,因此日机先后四次对该县进行侵袭轰炸。当时有民谣曰:“(民国)二十八年炸蒲城,飞机飞得嗡嗡嗡,炸弹撂得通通通,东门外炸死了李秀成,蒋(郎亭)家门口死了一个兵。”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地处陕西关中东北角,东隔黄河与山西的河津、乡宁等县相望。1938年日军侵占河律等县后,即多次出动飞机轰炸和炮击韩城县境。其中,l940年11月22日,日机首次轰炸县城,中山堂(今市政府第二招待所)后殿中弹,被陕西省"军队组训民众动员总指挥部商同区指挥部"(由西安迁来)秘密关押在那里的50余名进步青年,伤亡13人。当年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就是从韩城境内的芝川古渡经过的。
在杨虎城之后,陕军抗日的主要将领有孙蔚如、赵寿山、李兴中等人。赵寿山,1942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调到甘肃武威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后,完全被架空,只能指挥一个卫士一个勤务兵,要求出国蒋介石也不同意,于是在1947年3月进入解放区,7月通电起义。1948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委常委兼省长、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李兴中,1945年升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1947年第4集团军被撤销,李兴中不愿打内战,在上海闲居,并积极策动原17路军将领起义。建国后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此外,还有陕西籍的国民党抗日名将张灵甫、杜聿明、胡琏等人,以及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剑吼长城东”的八路军抗日英雄包森,“九一八”事变后在山海关对日宣战的中国县级文官第一人——三秦志士仵墉。不论他们中一些人后来的结局如何,只是信仰不同而已,但从民族大义这一点来说他们的抗战功绩,足以使他们的名字和岳飞、文天祥这些亘古英雄一样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曾有这样一首诗可以记述陕军抗战的历史:“不想要命杀日寇,保定抗敌战敌后。娘子关上旗染透,中条山上支铁柱。冷娃眼里阎王泪,鬼子见了心肝碎!郑州桥头邙山鬽,霸王城下砍头脆。三秦子弟杀红眼,虎牢关上血肉飞。黄河滔滔东流急,河边碑石永相忆。”“六六战役”悲壮的一幕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800多名小战士仿效断臂壮士,齐刷刷地跪在悬崖上,隔河向着家乡跪拜之后,一起跳进奔腾的黄河……最后一名跳河的士兵是个旗手,军旗已经被炸弹撕裂,这位旗手依然双手高擎着,在跳河前他吼唱了几句秦腔,是《金沙滩》中金刀令公杨业的两句:
两狼山——战胡儿——天摇地动——
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
后来,日寇退却,有人发现黄河水浪里有杆军旗,下河打捞这杆军旗时,拖出两具尸首来。旗杆从一个人的后背戳进去,穿透前胸,是一个鬼子兵;压在鬼子尸体上还紧紧攥着旗杆的,是个中国士兵,就是那个吼着秦腔最后跳进黄河的陕军旗手。
如今已是抗战胜利70周年了,但愿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不要忘却历史,不要忘却曾经为民族危难而赴汤蹈火的先辈们。
研究陕西民国史是我的专长。关于陕西的抗战历史,不得不提起促成抗日民族战线建立的陕西籍的民族英雄杨虎城。是他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其历史功绩足以彪炳史册。杨虎城,陕西蒲城人。“陕西冷娃,谁也不怕,蒋委员长也敢拿下。”“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说:“这个陕西‘冷娃’! 他是个贺龙式人物,从杀富济贫起家开始拉杆子,拉起了一支部队。”西安事变爆发之后,杨虎城在西安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就是剩下一兵一卒,必用在抗日的疆场上,虎城就是这个决心,只要民族能够争得生存,为功为罪,虎城是不计较的。希望全国同胞们以后不时指导,使虎城在抗日的战线上,不致有什么错误,虎城是十二分的感谢。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毛泽东在读《史记》的笔记中曾有这样的批注: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他们堪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日寇当年对中华民族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的。就陕西一省而言,大多数的县志上都有日寇狂轰滥炸历史罪行的记述。已故陕西著名作家王宝成曾有这样的记述,抗战时期,驻防有中国守军第九十军等部队,加之为杨虎城将军故里,因此日机先后四次对该县进行侵袭轰炸。当时有民谣曰:“(民国)二十八年炸蒲城,飞机飞得嗡嗡嗡,炸弹撂得通通通,东门外炸死了李秀成,蒋(郎亭)家门口死了一个兵。”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地处陕西关中东北角,东隔黄河与山西的河津、乡宁等县相望。1938年日军侵占河律等县后,即多次出动飞机轰炸和炮击韩城县境。其中,l940年11月22日,日机首次轰炸县城,中山堂(今市政府第二招待所)后殿中弹,被陕西省"军队组训民众动员总指挥部商同区指挥部"(由西安迁来)秘密关押在那里的50余名进步青年,伤亡13人。当年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就是从韩城境内的芝川古渡经过的。
在杨虎城之后,陕军抗日的主要将领有孙蔚如、赵寿山、李兴中等人。赵寿山,1942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调到甘肃武威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后,完全被架空,只能指挥一个卫士一个勤务兵,要求出国蒋介石也不同意,于是在1947年3月进入解放区,7月通电起义。1948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委常委兼省长、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李兴中,1945年升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1947年第4集团军被撤销,李兴中不愿打内战,在上海闲居,并积极策动原17路军将领起义。建国后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此外,还有陕西籍的国民党抗日名将张灵甫、杜聿明、胡琏等人,以及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剑吼长城东”的八路军抗日英雄包森,“九一八”事变后在山海关对日宣战的中国县级文官第一人——三秦志士仵墉。不论他们中一些人后来的结局如何,只是信仰不同而已,但从民族大义这一点来说他们的抗战功绩,足以使他们的名字和岳飞、文天祥这些亘古英雄一样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曾有这样一首诗可以记述陕军抗战的历史:“不想要命杀日寇,保定抗敌战敌后。娘子关上旗染透,中条山上支铁柱。冷娃眼里阎王泪,鬼子见了心肝碎!郑州桥头邙山鬽,霸王城下砍头脆。三秦子弟杀红眼,虎牢关上血肉飞。黄河滔滔东流急,河边碑石永相忆。”“六六战役”悲壮的一幕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800多名小战士仿效断臂壮士,齐刷刷地跪在悬崖上,隔河向着家乡跪拜之后,一起跳进奔腾的黄河……最后一名跳河的士兵是个旗手,军旗已经被炸弹撕裂,这位旗手依然双手高擎着,在跳河前他吼唱了几句秦腔,是《金沙滩》中金刀令公杨业的两句:
两狼山——战胡儿——天摇地动——
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
后来,日寇退却,有人发现黄河水浪里有杆军旗,下河打捞这杆军旗时,拖出两具尸首来。旗杆从一个人的后背戳进去,穿透前胸,是一个鬼子兵;压在鬼子尸体上还紧紧攥着旗杆的,是个中国士兵,就是那个吼着秦腔最后跳进黄河的陕军旗手。
如今已是抗战胜利70周年了,但愿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不要忘却历史,不要忘却曾经为民族危难而赴汤蹈火的先辈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