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内功求发展 转型升级占市场
在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水文地质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职工,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钻工,在到班长、机长、成为今天的 “陕西省劳动模范”,这是他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付出的结果!先后荣获2011年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水文水井钻探工决赛中获得银牌;2012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系统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3年1月被陕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煤田地质有限公司“优秀地质队员”;2016年6月被陕西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就是现任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水文地质有限公司西藏项目部经理王恒业。
一、钻研业务知识, 不断提升自我
自参加工作始,王恒业就暗下决心要干好这份工作,用汗水和勤奋打拼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为尽快熟悉地质钻探一线工作,他主动要求到野外施工最艰苦的区域工作,到一线后坚持勤动手、勤动脑,重活、累活都抢着干。仅用一年时间,他就掌握了构造地质学、钻井工艺学和钻井液处理及井下事故预防处理等专业性较强学科。他坚持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从现场中来到现场中去,各项专业技能不断提高,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他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认真落实行业标准与规范,工作仔细认真,每到一个工地,都能对钻井的基本情况如数家珍,对地层构造和含水层分布都能随口说出。 多年来,王恒业带领他的团队抓重点、创精品,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精品意识,大力创建精品工程,做到了薄弱环节有突破,优势专业有巩固。他带领西藏项目部干部职工建设“标准工程”、“放心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每年的钻探生产任务。真知灼见来自于实践与探索, 2013年11月,在西藏羊易施工大孔径高温地热井时,孔深110米处,孔内温度达到125度,发生井喷、钻孔坍塌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王恒业利用他研究的高重、耐高温强封堵行钻井液配方,并及时采取了加大冲洗液循环量,实行快速穿透法,问题顺利的得到解决。针对高原钻探施工生产材料运输不便,积极响应“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王恒业开始了“小改小革”----利用废旧汽车轮胎再加工代替钻井泵聚氨酯活塞,降低了高温高压下更换钻井泵活塞、缸套的频率;采用柴油油管、制动气路加装电热设备保证了高寒地区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在钻井泵活塞改进和油、气路改装上单井成本节约8万元。在他的带领下,西藏项目部被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被陕西省煤矿工会和陕西局工会评为“模范职工小家”;同时,分公司荣获局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和“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二、科技创新, 解钻探难题
近年来,王恒业多次参与主持完成钻探工艺的设计、改进和新技术的研发配套任务,不但使钻机有了成套的钻探工艺新方法,而且使钻机利用新技术走出了困境,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的新路子。
2008年7月,以王恒业为组长的技术攻关小组在一线钻机成立。他们研发了不同地层下的钻井液使用复配,功能和效率均达到技术指标要求,有两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厂家生产的钻井液材料。随后,经过多项技术革新,2013年11月他们又成功研发出了高温地热井下管止水工艺,在在西藏一线钻机推广使用。
2010年元月,位于铜川王益区孟家塬村的黄堡东塬集中供水工程1246米深水井顺利出水。这是目前铜川市井深最深、水泵扬程最大,唯一解决上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深水井。
这项里程碑式的工程背后,折射出技术的较量。孟家塬村地质结构复杂,水源埋深于560米的煤层之下,要确保出水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并且不能发生煤系地层水质渗漏,运用传统的钻井施工工艺方法是无法办到的,技术难度系数相当高。经过反复讨论,在王恒业的倡导下,决定引进一项在国外已运用的钻探方法——气动潜孔锤钻进技术,止水采用水泥、压力封孔器止水及套管隔离煤层的含水层等方法相结合,历时3个月的奋战,旱塬终于出水了!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钻井速度快、效率高、效益好、水质优等特点,为今后在复杂地层施工奥陶系灰岩井积累了宝贵经验。
针对西藏高温地热井,地层复杂、岩体倾角大,钻进过程容易出现井斜过大,严重影响下管止水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恒业认真查阅资料,并积极向相关专家请教,最终采用钟摆钻具控制井斜技术有效解决了之一难题。并在施工过程中总结出采用大尺寸钻铤加稳定器,根据不同底层合理计算稳定器安装位置降斜效果达到最佳。这一技术在矿山充填钻孔施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4年6月,王恒业下钻机检查工作时,发现地热井止水采用以往的经验施工,没有系统的操作方法。于是,他认真摸索研究,到兄弟单位取经,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研制出了压力封水止水器。该设备在一线钻机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实战实训, 强化技能培训
为了应对新上岗工人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王恒业决定开展以“强化风险管控和技能培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他依托一三九公司加大自主培训力度,突出实学、实用、实训,着力促进培训工作从应付型向实用型转变、向应知向应会转变,向新技术引进和新设备操作转变。
为了让西藏项目部快速跟上钻探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王恒业先后组织了“钻探新工艺培训班”、“项目经理培训班”、“机班长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对项目部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其业务技能提升。此外,他邀请项目部的钻探技师、高级钻探工作为老师带领一个或多个年轻人进行 “传帮带”式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西藏项目部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团队意识。
冬去春来,西藏项目部钻机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集中培训。课堂上传授应知内容后,在施工现场利用现有设备,由技术精、经验丰富的班长开展实机操作培训,以传帮带为主,不仅采用“一带一”的形式,还根据培训效果对结对子的师徒二人进行一定的奖惩。日常培训中,该钻机利用班前会向职工讲授施工钻机标准化建设和钻机理论知识,结合“一日一题”反复学习事故案例,切实提高钻工的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的自主反“三违”意识。同时,针对钻机不同区域施工特点,王恒业还为西藏项目部积极培养技术全能人才,明确要求机班长懂电气焊、钻工懂机电,做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另外,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管理、精技术,又要掌握钻孔设计、施工工艺、钻井液配置等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多方位自主培训,西藏项目部钻机职工的整体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从实践经验 到技术突破
高温地热钻井技术,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据介绍,过去西藏地热钻探,均发生过严重的井喷,带来地基的下陷、地面的开裂、井口的爆炸,导致钻井中途报废,国家财产受到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因为井喷致使一些钻井队员因为沸水热汽烫伤而造成终身的伤残。摆在西藏项目部技术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保障钻进安全,避免人员伤亡。在钻探科学的逻辑中,就是确定什么样的钻井液才能适应井底的高温,并压住严重井喷时井底的压力。一旦钻井液注入井底,就会受到地热无情的加热与煎熬,化学反应随温度升高、压力增大而变本加厉,有机处理剂发生降解,颗粒发生聚集或分散,钻井液化学性能与稳定性就会发生变化;同时,一旦受热钻井液温度达到或超过沸点,也咕嘟咕嘟地冒泡,井底的高压乘虚而上,从而引起井喷。增加钻井液比重、保持钻井液稳定、促进钻井液散热,成为了解决地热井高温、高压引发井喷的三大措施。
??如何实施?项目部经理王恒业的脑海,提出了一个个方案,但也否定了一个个方案。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固执己见,要开拓进取,要因地制宜,要找到适合于羊易地热田的解决方案,要找到适合高温高压地热井的解决方案。
??配制钻井液的粘土可以就地取材,戒满求进的王恒业领导的钻井液科研组精益求精地提出的解决羊易地热田钻进中发生井喷的技术方案:尽量减少钻井液中粘土等固体颗粒的含量,避免它们在高温高压下堵塞裂隙;添加铁铬木素磺酸盐、改性腐植酸类等钻井液化学处理剂,让浆泥即便在高温环境下也不至于失节,保持稳定;在钻井液中添加重晶石粉,增加钻井液的比重,在井底出现高压易于井喷时,就用这种重量级的钻井液雎住井喷;同时,在井口装上钻井液散热装置,让循环不止的钻井液在注入井口之前得到足够的凉爽,避免在井底沸腾。这一技术成果在羊易地热田防止井喷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今,王恒业正用一颗赤诚的心,带领西藏分公司的干部职工,不断开拓进取,向着更高的目标----“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和“开源节流,转型升级”奋进,他将为“最美地质队员”的人生旅程画上一道美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