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勘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汶小岗,男,1975年11月生,中共党员,现在在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工作,高级工程师,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质量管理部部长。在17年的野外生产一线工作经历中,他用智慧、汗水和力量,为煤田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用青春年华谱写出人生的绚丽篇章,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作为普通党员职工的卓越风采,被干部职工群众称赞为“煤田地勘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先后荣获连续14年的物测公司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员,陕西省煤田地质局55年大庆先进个人、科技先进个人、第一届十佳青年、优秀党员,陕煤地质集团优秀地质队员,陕西能源集团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陕西省煤炭系统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第三届陕西省国资委系统“优秀青年”,2016年陕西省国资委“四德”(职业品德)先进人物,2016年度“西安好人”称号,陕西省文明办、团委、青年联合会“梦想青年•爱岗敬业”荣誉。
一、攻坚克难成绩斐然
刚参加工作,汶小岗就被分配到专业对口的地震分队。当时正值煤田行业不景气、收入微薄,但他还是坚定地质报国的信念,从最基础的放线工干起,曾看管过炸药库、当过仪器操作员、做过监孔员、施工员、资料处理员、解释员直至报告主编,几乎将物探施工的所有环节都干了一遍,使他熟练掌握了地震勘探的整个流程,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至2011年,随着处理软件的更新,需要熟练掌握国外进口的纯英文软件,新的资料处理问题又一次出现。但面对困难汶小岗没有退缩,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和查找字典, 汶小岗终于弄懂了这些如“天书”般的资料,并对以前接触不是太多的unix系统和图形工作站仔细钻研、刻苦攻关,不但掌握了其运行原理,维护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因此得到了国内诸多专家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在他担任物探院技术负责以来,共处理了29万个地震物理点,如果按市场处理资料价格的50%计算,为单位节省开支290余万元。在复杂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目前他已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认可和好评。他主编或参与编写的地震报告多达120份,其中《兖州煤业鲍店煤矿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宁夏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红海井田二维、三维地震勘探》《四川省古蔺县古叙矿区大村矿段地质详查二维地震勘探》《内蒙乌审旗蒙大矿业纳林河二号矿井首采区补充勘探三维地震勘探》、《陕西韩城煤层气南区块二维地震勘探》、《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六盘区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等18个项目荣获省部级优质报告奖,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二、忘我工作甘愿奉献
汶小岗在技术上的钻研是刻苦的,精益求精,不厌其烦,几乎达到了“忘我”的程度。2003年起,随着单位地震勘探项目增多,技术人员的短缺问题逐渐突出。在宁夏麦垛山项目中,为解决成孔难度大、施工成本高、工期难以保证的燃眉之急,汶小岗带领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后,提出采用可控震源激发技术。同时为提高效率,可控震源仪器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他承担起项目负责和地震仪器操作员的双重角色,吃住都在地震测线上,实在困的睁不开眼时,就利用搬线时间在仪器车里打个盹。项目结束时他整个人瘦了一圈,但却为单位成功打开了宁夏地勘市场的大门。
在物探院驻银川项目部时,只要电话一响,十有八九都是打给汶小岗的,不是野外施工员向他汇报资料质量情况和咨询技术问题,就是甲方与他交换意见,大伙亲切地称之为“小岗热线”。同时还送给他 “拼命三郎”、“工作狂”的雅号。在2006年提交《宁夏宁东积家井普查报告》时,他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两天两夜没合眼,硬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报告编制工作,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扬。据粗略统计,按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计算,一个月就是420小时,再加上双休日,那么一年就相当于干了两年多的活。他是一个爱岗敬业与时间赛跑的人。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汶小岗身体出现严重透支。2008年下半年,他肝脏部位出现阵阵隐痛,脸色蜡黄,人也瘦了不少,领导和同事多次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他却总是说工作太忙无法分身,后来在大家的一再督促下,他才到医院做了检查治疗。2010年初冬,他再次被医院告知肝、肾均不同程度出现囊肿和钙化灶。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病情才得到控制,刚有好转,汶小岗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像往常一样,每天加班加点直到深夜。大家都劝他不要太劳累了,注意身体,可他却总是微笑着说一句“没事”。
三、言传身教结出硕果
汶小岗常说:一人强不算强,要让每个职工成长起来才算强。在日常工作中,他对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言传身教,总是以极高的热情指导他们学习技术,帮助提高业务水平。
为了让新员工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掌握地震勘探技术,他把曾经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归纳总结做成小材料或幻灯片,与他们共同探讨学习。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基金地震项目中,他亲自带领年轻人,从编制试验方案到上线施工生产每一步悉心讲解,每天翻越4到6个山去查看岩层露头确定最佳施工参数。
2014年在麟游项目施工时,新委派的项目负责经验不足,试验资料不理想,现场人员要求更换大型机械成孔。如果更换大型机械成孔,不仅成本高而且工期难以保证。为了解决施工难题,汶小岗带领技术人员,攀爬穿梭于施工区的每个山梁和沟底,不知摔了多少跤,手上被扎了多少刺,硬是把全区的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个清清楚楚。最后汶小岗没有更换成孔方式,而是进行补充试验,通过调整激发层位参数,最终取得了好的试验效果,保证了资料质量、节约了成本、避免了工期延误,给新委派项目负责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物探院已有40多名技术人员能独立编写和提交报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科技队伍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时也为公司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发挥才干力助转型
从2013年开始,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物探项目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煤田地勘行业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在此形势下,汶小岗积极提高项目质量,加强科技研发,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转型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015年,被任命为技术质量管理部长的他,提出“要以为甲方创造价值为目的”,加强项目内审制度,积极开展客户回访。为此几乎每个物探项目,他都参与了设计、检查、监督、指导,组织技术人员内审报告近50个,一起完成对澄合、彬长、黄陵等矿区的回访,利用公司近几年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对矿区以往资料重新分析解释,提高了原有报告的技术含量和成果精度,为矿方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指导,回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特别是高精度的勘探成果对黄陵矿区矿井生产地质灾害防治起到了很好的超前预测作用,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亿元,得到了矿方认可。
他带头进行科技创新,编写的《宁东矿区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高精度地震成像与精细地震地质解释技术研究》,已在红柳煤矿建立示范工程,神华宁煤集团准备在所属各煤矿推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参加的“基于三维地震信息煤矿地质灾害预测技术” 项目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他潜心研究的“黄土塬煤矿区大组合基距组合激发地震技术”,已申报了发明专利。
2016年初,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承揽了柬埔寨地震项目。为了打好公司第一次境外地震勘探攻坚战,领导将重任再次交到汶小岗手中。他前后三次入柬,带领着六名年轻职工,在热带雨林中克服语言不通、蚊虫叮咬、高温烟瘴、甚至是随时触碰地雷、感染埃博拉病毒等等种种困难及危险,圆满完成了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任务,得到了投资方的高度赞扬,为公司“走出去”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汶小岗,一名技术娴熟、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朴实无华的煤田地勘工作者,用自身行动诠释了“三光荣”精神,表现了当代地勘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彰显了当代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非凡的业绩感染着、影响着、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了领导和职工群众心目中学习的标杆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