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有感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有一首教子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在工作许久之后读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小时候,老师总是对我们说: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你们就成功了。后来工作了以后,才发现:读书,仅仅是一个起点,工作和生活,才是我们这一生都要修的学问。
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漫长,却又一闪而过。09年大学毕业,仿佛昨天,我还是那个欢欢喜喜跑出校门,寻找工作,满心希冀的毕业生。一转眼,就变成了今天坐在办公桌前的老职员。算起来,我已经工作8年。记得那时候在我的想象里,工作以后的我一定是像电视里面的白领精英,穿着西装革履坐着飞机往返与不同的城市去阅览这世界的风采。可不是现在这样,8年如一日,依然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依然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我。年少的心,总是插着飞翔的翅膀,仿佛像高空的鸟儿,能一览这天下的风景。而走在实处,在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上,才知道:路是一点一点走出来的,风景是慢慢看的,成功更是需要加倍的努力和长久的历练的。原来,所有的事情,等你真的去做的时候,才发现,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的这首诗,在我看来,真真是充满了人生的哲理,而又饱含着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他以一位老者的身份,告诉我们:做学问、学知识,要努力钻研,不遗余力,要经过年少时不断地积累,才能老有所成。知识从纸上读来,记到脑中,并不算真正完成了学习。还需要通过实践,才能领悟其中的涵义,明白其中的道理。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而工作,正是如此。工作中不学习,就不会取得进步;工作中不实践,再好的学问,终是纸上谈兵。想要做好一份工作,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钻研、实践和探索。还记得,我大学毕业刚刚迈入工作岗位时,虽然满肚子的科学文化,却从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种感觉,就像练武已经有了内力,却不知道如何出招。也好比炒菜做饭,已经备好了油盐酱醋,就是不知道放多放少,如何是好?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实践的历练,才慢慢地将所学转为所用。有时候,书上得来的东西,往往是在一个特定的模式下得出的结论。就像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物体不受外力或者受力平衡的理想的模型下得出的结论。而实际的工作当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条件。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如何应对?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理论支撑,更需要活学活用,实践创新的精神。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才能创造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所以,工作并不是看上去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不断地学习、实践和进步的过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条漫长而曲折的工作道路,或者说人生道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大学的所学只够我走上工作的平台,要处理工作中的各项事情,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太阳每天是新的,工作,也会每天遇到不同的挑战。没有勤奋好学的精神,没有吃苦耐劳的毅力,不要说成就一番事业,就是做好一项普通的岗位工作,也是很难办到的。这,或许就是我们为什么每天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的原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要从事好一个领域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需要实践的锤炼,需要时间的考验,最终,我们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如今的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不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发展需求的。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和读书,永远是我们在岗位上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书也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能帮你点亮心中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也能帮我们找到生命的真谛。书,会是我们忙碌中的一点休憩,困乏时的一点乐趣。经常去看看它,找它聊聊,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会变得快乐而充满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