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论坛

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下建设互联网模式工会的探索

浏览量:1398       作者:雷维      来源:       日期: 2017-10-18
    当今社会,科技信息发展尤为突出,工会组织应用互联网、发展信息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加快企业工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工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会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也直接关系到工会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工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已逐步成为各级工会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实现工会组织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就必须加强工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工会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着眼于思考如何应用信息,对于工会组织而言,运用信息技术管理信息首先必须着眼于思考如何应用信息并与实际工会工作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提高和促进管理工作的目的,随信息技术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尤其手机APP、微信等客户端的应用推广,各种应用越来越便捷,工会组织要有能力顺应信息化潮流,把工会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不断深入的推进剂,作为改进工作方式的创新力,通过计算机系统功能开发,推动工会工作的全面深化,使传统的工会工作模式,向着网络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互联网正渗透至各行各业,并通过互联网的形态,以及通过互联网的开放、融合、创新、合作的理念,影响和提升工作模式与工作效率。随着4G和5G移动通信以及智能手机的推广,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更是迅速扩展,这就为工会工作的互联网化奠定了硬件基础。互联网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将有助于增强工会工作的凝聚力:
    互联网是一个连接彼此的网络,作为信息革命的基础,互联网正渗透至各行各业,并通过互联网的形态,以及通过互联网的开放、融合、创新、合作的理念,影响和提升工作模式与工作效率。随着4G移动通信以及智能手机的推广,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更是迅速扩展,这就为工会工作的互联网化奠定了硬件基础。
    一、互联网助于增强工会工作的凝聚力
   1.互联网的普及可增强工会工作的覆盖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触角延伸至方方面面,以其强大的覆盖面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工会理应顺势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增强工会工作的覆盖面,以便服务于更广大的职工群众。
    2.互联网的迅捷方便可增强工会工作的主动性。互联网的迅捷方便有助于职工群众随时随地及时获得信息并通过互动形式了解更丰富的资讯。工会则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掌握职工动态、困难和问题,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出科学决策,推行切实有效的措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强工会工作的主动性。
    3.互联网的交互平等可增强工会工作的实效率。职工群众可通过企业内部互联网论坛、讨论区、留言板、聊天室、电子邮件、QQ、微信、公众号、APP等途径平等交流。工会应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与职工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在互动中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信息对称,增强工会工作的实效率。
    4.工会是职工群众的“娘家人”,这是天然优势。但这个优势仅仅是客观条件,如果主观上脱节,不为职工办事,不为群众分忧,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一套工作方法就很难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很难成为职工群众心中的“娘家人”。因此,工会工作要深入一线,深入职工,用最“接地气”的方法了解职工、服务群众,履行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好和谐劳动关系。而互联网由于具有独特的渗透性、影响力以及方便、及时的互动功能,因此创建“互联网工会”也是贴近职工“接地气”,做好职工真正“娘家人”的需要。
    二、把握特点,主动靠近一线职工群众
    互联网之所以能迅速走红世界,其突出的特点就在于沟通的迅捷、及时以及处心积虑的从人性化角度进行的技术设计等等,但归根结底,互联网“接地气”,贴近了亿万网民。工会工作最大的特点与互联网有许多相似之处,即贴近一线职工群众,是职工群众的代言人。
    1.通融互联,实现无障碍沟通互联网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融互联,即随时随地超越时空无障碍沟通,人与人没有距离感。工会工作本质上也是要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要与职工零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群团组织“更多关注、关心、关爱普通群众,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经常同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所以,一些行业工会和基层工会利用互联网手段,精心打造“互联网工会”的工作平台,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职工的心坎里。
    2.以人为本,满足多层次需求互联网之所以短短几年便风靡世界,赢得亿万“互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以人为本理念,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互联网的每一次技术改进与进步,都是从方便人们的体验与实践,提升人们的感知以及生活、学习和工作效率为出发点的。这与工会工作的特点一脉相承。因为工会工作同样是站在职工群众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维护他们的权益,规划工会工作方向,使得职工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在工会组织的关心关爱下,得到极大的满足。
    3.创新开放,展现多元化魅力创新和开放是互联网的最根本特性,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创新开放的基础之上的。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而开放则是突破封闭、敞开胸怀的一种姿态,互联网的诞生就是创新的结果,互联网本身又是开放的体现。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同样需要展现创新和开放性,因此有的行业工会和基层工会便通过互联网的理念创新工会工作方式,向职工开放信息、咨询、数据等等,与职工互动,让职工在掌上就能找到工会,了解各方面信息与数据。
    三、突出亮点,大力推进“短平快”项目
    一些基层工会因为初入互联网,一时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如何得心应手地利用好互联网渠道,为此,查阅了网络上的一些企业工会的好的做法,予以推荐,快速融入互联网工会的征途中。
    1.短:以小见大在开展“互联网工会”工作中,我们要知道,一切新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之所以与日俱增,成为新时期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传播形式,其主要长处就在于它的简洁有力,以小见大。比如工会每年工作报告,考虑到报告比较冗长,以往以文字形式一字不漏地全盘向职工灌输的效果未必好,便汲取精华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新媒体图表形式,解读报告关键词,并通过公众号广为宣传,职工特别爱看,且一看就懂,容易接受和记住,效果较好。归根原因就是现在看图文并茂的解读,重点亮点突出得清清楚楚,易懂易记。
    2.平:平易近人一切深为职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可能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而应该是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互联网如果从一开始就不走这样的“群众路线”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工会工作同样是通过互联网的载体和平台,推出平易朴实的贴近职工群众的项目,实现与职工的互动。
    3.快:响应及时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互联网、新媒体甚至改变了人们的很多习惯,尤其是年青一代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阅读、咨询、沟通。为此,工会工作也开始适应这种变化,以”互联网”的通道加快工作节奏,及时响应职工的呼唤,帮助解决职工的困难。如中国电信集团工会在建“网上工会”之初就明确了一个理念,即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力争做出一个简单实用的“网上工会”。简单就是为了便于职工操作,吸引职工热情参与;简单也是为了灵活快捷,及时响应,随时与职工互动。于是他们建了一个“涌动的激情”微信群,刚开始时,工会在群里发动职工参与有奖健步运动,大家激情很高,一下子蜂拥而入。然后又在群里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职工的建议引起了公司领导的关注,并且很快得到了解决。这样,职工的热情更高了,当工会建立新的各种兴趣爱好群,并在微信上加上了投票功能后,职工的互动就更积极了。所以,工会工作需要互联网,离不开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确确实实能够使得工作起来省心省时省力。
    四、攻克难点,直面应对困难与挑战
    毕竟,互联网是新生事物,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强的技术含量,很多基层工会初步接触,对如何把握好互联网的特点,如何应用好互联网的优势,还缺乏底气。为此,我们查阅了网络上一些针对性调研,从他们利用互联网渠道开展工作的认知与实践中,提炼出四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加以改进的建议: 
    1.有些行业工会或基层工会对“互联网工会”的内涵理解不深,以为开个工作群、设个公众号就万事大吉了,流于表面和肤浅,成了简单的“互联网”,与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大相径庭。并非简单地在工会工作层面上加上互联网应用,而是要推进互联网思维、技术、应用对传统工会工作的颠覆性变革,达到创新的目的。
    2.既要键对键,也要面对面倡导和实践“互联网工会”,初衷是为了以更适合时代特点的思维,以及更容易为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创新推动工会工作,使新时期工会工作更贴近时代、贴近基层、贴近职工,更具活力,更具影响力。
    3.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更要依靠职工共同参与有些行业工会或者基层工会以互联网是信息通信的高端技术为借口,强调工会干部年龄结构老化、匮乏专业人士,表示无法开展“互联网工会”工作。其实,虽然信息技术比较前卫、尖端,但开展“互联网工会”并不是让你开发软件、编程,我们更多的只是搭建一个平台,加以推广和应用,有专业人士当然好,如果没有,完全可以通过广泛发动职工共同参与。现在年轻职工群体中熟练运用互联网的人其实不少,我们一方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但另一方面,更需要依靠广大职工热心参与“互联网工会”的运作,群策群力。不是说非要建立专业团队才能开展“互联网工会”工作,许多基层工会都是通过发动职工共同参与的,同样搞得有声有色。
    4.少一点单通道,多一些双通道还有一些行业工会或者基层工会,并没有积极开展“互联网工会”的强烈意识,而是在上级工会的要求下,或者在职工群众的呼声中被动开展。因此,他们无非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指定专人发布一些信息。信息的内容合不合时宜,吸不吸引职工,是不是职工群众有点知道、不大知道、很想知道的信息和内容,似乎并不关心;发布的形式也是不管职工是不是喜闻乐见,是不是贴近职工。总之,缺少最起码的互动,“互联网工会”成了单通道。
    总之,“互联网工会”是新生事物,面对汹涌澎湃的互联网浪潮,工会工作必须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出发,从响应和满足 职工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出发,从有利于工会工作“三高”(高效、高能、高超)开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开展“互联网工会”工作,努力建立“三好”(建设好、维护好、运用好)“网上工会”,团结职工、贴近职工、凝聚职工,把各级工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广大职工心中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