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宣传
并不遥远的乡村纪事
浏览量:831
作者:秦人
来源:
日期: 2010-07-27
作为一个文化人,我常常扪心自问,作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深思熟虑之后,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作为一个作家,除了具备常人的思考能力,更应当具备对生活的观察理解与驾驭描写能力。任何一个作家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记忆,都会成为他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宝贵素材。马萌来自于关中农村,和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是乡党,一个土生土长的乡土作家,他的新作《黄土地挽歌》浓缩了他自己二十年的“农民生涯”和他在汉太史司马迁故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薛峰川搞文学创作时在牛家村的耳闻目睹,可以说他是踩着全国上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鼓点,历经六个寒暑完成这部作品的。
渭北的黄土地在历史上曾是富庶的八百里秦川,这里曾经孕育了周秦汉唐盛世雄风,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作品以回忆的口吻、第一人称“我”的叙述人称、及交织穿插的笔法,娓娓讲述了渭北黄土地上一个叫着“桃花湾”的小山村现在正在发生和过去曾经发生的乡村琐事。童年和少年时光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的只是贫穷与艰苦,那时的农村,参军、招工、招干在一般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读书几乎成为改变农村娃生存状态唯一途径是在三十多年前高考制度恢复之后的事情,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我在虬龙原下的小村庄里度过了开心的童年与青少年时代,在那里生活、读书,最远也只是到过县城,在那所位于卧牛城北关的尧山中学念过几年高中,刻苦地读,痴心地想,扑扑刮刮的梦想着跳出农门。”
写农村生活和人物可以一下子短距离地进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人就是那样明明白白的人,事就是那样清清楚楚的事,不像城市总像是摸头不是脑的、千头万绪的、扯不断理还乱的东西,比方说感情、官场的尔虞我诈和商场的波诡云谲之类。乡村小说可以一下子就直嗵嗵地面对我们严峻的现实,以及人的生存状态。乡村题材作品的创作就会面对这些问题,无法让你转弯抹角,隐晦恍惚,吞吞吐吐,语焉不详。因为三农问题是直接、明显地摆在那儿的,你绕不过,必须正确面对。城市题材太难进入和不好把握,作为农村作家或者出身农民的城市作家,你明明出身是在乡下的,有那么多真实美好的故事和记忆,那是非常宝贵的写作财富,你不好好地利用,偏要费劲脑汁地去编造城市高级别墅的生活,又找不到笔下流畅的快感,那样肯定是写不好的。写城市题材,如小资、白领、情爱题材,总是写得艰涩、困难。写乡村一下子就是大视野,非常开阔,这种开阔是城市题材小说特别是那些没有生活胡编乱造的青年作家们望尘莫及和无可比拟的。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马萌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作家对曾经孕育了自己生命的乡村、亲人的一份文字回报,对于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人、我们这些获得读书机会的乡村娃,在阅读《黄土地挽歌》中唤醒了我们对乡村、亲人的记忆,在一回回的梦幻中寻找即将逝去的乡情,警示我们不要在掌声笑声车马喧闹中忘了自己的来路。作者虽然后来通过读书进了城生活在城里,但在记忆深处,渭北黄土地上的乡情与亲人依然是他关注和牵念的对象。于是,记忆中农村的各色人物,无论男女老幼、高低胖瘦,凡经作者耳闻目睹给他留下过印象的,排着队走到了他的笔下和作品里,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这部小说的整体结构前后呼应、错落有致、主题突出,显示出当代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巨变,展现了我国农村的博大与深沉,体现了在黄土地上耕耘的庄稼汉们的那份真挚的情感、纯朴的心灵和坚韧的性格。这部小说对农村题材创作的开拓与深化,是近年来乡土文学创作的一个新亮点,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