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有道 育儿成才
前两天,闺蜜气呼呼的打电话给我诉苦。原因是他儿子上学前告诉自己的奶奶,下午接他放学的时候要记得带他心爱的玩具,然而由于奶奶着急接孙子出门前忘记了带了,因此小家伙伤心的哭了一路。临到家还非得缠着奶奶上楼,给自己把玩具取下来才肯罢休。
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加之他们家又是五楼没有电梯,所以奶奶拒绝了这个要求,结果小家伙就打电话给自己的妈妈,狠狠的参了奶奶一本。闺蜜听着自己的儿子在电话那头哭的撕心裂肺,心里不是滋味。挂了儿子的电话立马又打给我,哭着控诉婆婆的种种不是,没等她哭诉完我问道:“为什么你不让孩子自己去取”。闺蜜气愤的说:“我儿子那么小,他自己怎么能上楼?”听完我无奈道:“你的孩子已经六岁了,可以自己干很多事情了,别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你这样“保姆式”照顾只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形成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扼杀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剥夺他的自信心,这样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闺蜜听完沉默着挂了电话。
话到此处,我想到了儿子—蛋蛋。在他二岁半的时候,就开始上小小班,每天上学起床衣服自己穿脸自己洗,从来不让我帮忙。四岁时可以自己独自在家安排自己的时间,或画画或写作业或看电视。六岁半上一年级,因学校离家太远的缘故,每天得六点起床,六点半吃完早饭,七点坐上公交车,七点四十得赶到学校,时间点的掌控都由他自己把握,上学期间从未迟到。晚上回到家鞋自己刷,袜子自己洗,即使洗不干净我得偷偷进行第二次清洗,也不会明面上帮他洗,我要让他知道这是他该自己干的事情。
生活中,有关蛋蛋的事情,我总是让他自己安排,并让他自己负责到底,看他做得不好,也只是给予引导,绝不上前代做,也不会给他收拾残局。因为我总想着,父母不可能时刻待在他的身边,儿子总有离开父母的时候,如果他自己学会管理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那么将来碰到困难、遇见挫折就会迎刃而解了。
放寒假了,孩子并没有因此而懈怠,每天都被课程排的满满的。他上课的时间和我上班的时间冲突,我没办法亲自送他到学校。就小心翼翼的和他沟通:“蛋蛋,妈妈得上班,不能亲自送你去学校,你能自己一个人搭车去吗?”“那有什么难的,我都记住在哪下车,下车该怎么走了,你别担心”蛋蛋想都没想的回答道。第一天我亲自送他坐上车,对司机师傅叮嘱了好几遍孩子在哪下车,让师傅记得停一下车。孩子七点四十坐上车,我的心一直悬在半空,默默的在计算孩子下车的大概时间,加上过马路、买完早点后到培训班的时间,直到八点整老师发来消息说孩子到教室了,我的心才彻底放松下来。
下午四点上完课,他自己走到站牌再坐103回来。我算好了回来的时间,四点半绝对能到。可等到四点半依然不见孩子回来,慌了神的我站在路口不停地挪换着脚步,不断的张望着,希望尽快看见我的孩子。忽然,反方向一个小黑影在快速朝我移动,距离越来越近,待我看清那张熟悉的脸,心里乐开了花,不知道该怎么样才好,狠狠的一把把他抱在了怀里,轻声责备道:“你怎么从那边过来呢?”因为长时间的跑步,整张脸都涨的通红,等他缓过劲来才回答到:“可能我说下车的声音太小了,司机叔叔没听见,一直到象山中学门口才停车的(象中是距离我工作的地方1.5公里处的中学),我怕您担心才一路跑着回来的,别担心妈妈,我没事!”蛋蛋用堆满笑意的眼睛望着我,看着他懂事的小脸,我眼里的泪水一直在打转,最终强忍着吞了回去,在内心深处我总觉得是亏欠孩子的。
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接送,他是独自坐公交车上下学。然而他并没有因为我没能亲自送他到学校而哭闹,反而总是安慰我,说他自己能行。很多人对我让孩子独自坐公交车上学这件事很不理解,包括我自己的父母,他们总是痛斥我太狠心,怎能让那么小的孩子自己去上学。其实一开始我也很纠结,一方面担心孩子一个人不行,另一方面又不想假手于人,同时也因为工作原因实在没办法,所以索性就硬着头皮让他自己去。事实证明我的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主能力是没问题的。每一天他都会有各种不同的收获:或是过马路心得、或是总结哪家的早点好吃、或是知道该怎样分辨方向看路标、或是看公交车距离自己有几站路等等。某一天回到家很自豪的告诉我,他还给老奶奶让座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其实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办法,而我对孩子的教育原则就是“放养”。放手别管他,不给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给他提供锻炼的机会。当然这种“放养”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了解孩子的能力范畴内,尊重他的情感基础上。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创造亲自实践的条件,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从小学会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的意志力和责任感,增加他的基本生活常识,使孩子真正地长大成人。同时对孩子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态度,循序渐进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能让自己的孩子变得独立、自主、自强。
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割去一半爱,而是藏起一半爱,是更理性、更科学地爱孩子。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去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只这样,才能具有坚定的毅力,才能具备成功者的素质,从而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成为一名生活的强者!
注:荣获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2019年“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二等奖;荣获陕煤地质系统2019年“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