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天地

母亲

浏览量:358       作者:杨 娜      来源:       日期: 2019-10-09

    前几日,得知母亲脚踝骨折,特意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回去探望了一次。看到母亲打着厚重的石膏,受伤的脚搭在一个小木凳上,自己独坐在另一个高凳上,手捧着一本书慈祥且认真的样子,我开玩笑逗母亲,你都这样了,还有心情看书。母亲抬头浅浅地笑了,说着急有什么用,伤筋动骨一百天,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这一次,明显发现母亲额头的皱纹越发地深了,鬓角的白发也增添了些许,只是唯独喜欢看书的习惯还依旧保留着。
    母亲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家中排行老六,也是外爷外婆最小的一个孩子,在母亲一岁多的时候外婆就去世了,都说娘是儿的天,没有母亲的孩子注定是孤独的,在没有娘的日子里,母亲自幼就和大舅大姨在一起,和表哥表姐们一起生活,一起上学,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久而久之,母亲也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直到现在从未改变。
    在我小学的时候,母亲就经常和我们一起看书,指导我写作文,帮助我抄歌词、贴偶像照片(当时的一种潮流,每个人都有歌词本,里面贴很多自己喜欢的明星的照片)。母亲的字写得特别漂亮,特别工整美观,为此,我的歌词本被全班同学都羡慕的不得了,当时的自己可是美美地神气了一把。母亲经常和我一起阅读背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记忆最深的就是当时老舍的一篇文章《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些优美的句子段落,母亲至今依然能倒背如流。这次回去,我依然是给母亲挑了两本字号大一点的书。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母亲患上了轻微的白内障,看书稍微慢一点,每次回家给母亲带书,字号大点的书也成了首要选择。我知道,母亲看到书,她的皱纹就会舒展开来,就会由衷地高兴和欣慰。
    岁月在母亲脸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看着母亲佝偻着身躯,拄着双拐艰难地慢步前行,我越发感到愧疚和惆怅。因为平常工作忙,还要照顾上学的孩子,因此没有太多的时间在身边陪伴她照顾她,总觉得自己亏欠母亲的太多。虽然工作的地方离老家不是很远,也就200多公里,但是一年能回去的次数都能数过来,每次来回都是匆匆忙忙。看到车后备箱满满地载着面粉、馒头、各种时令蔬菜以及其他物什,才知道母亲对儿女的爱有多沉甸。而那份沉甸甸的爱,是无法衡量的,是无私的,更是无价的。
     有时我和母亲开玩笑,说跟着我们去城里住一段时间,看看外面的车水马龙,体验一下喧闹的都市生活,但母亲每次都拒绝的特别干脆,总说城里不适合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习惯了,也离不开了,到城里,最挂念的还是老家的厦房,冬天暖和夏天凉快,有自己的院子和菜地,有令人舒适的新鲜空气,有热心的乡亲邻里。每当她这么说,我也就不再说什么,只要母亲随心,过的舒适开心就好。
    在母亲眼中,我永远都是她的孩子,即便有过错,也只是被包容、被理解、被鼓励。母亲时常对我说,工作忙就不用来回折腾了,干好工作,照顾好孩子最重要。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每次回去,母亲都事先磨好了面粉,蒸好了馒头花卷,摘好了各种新鲜的时令蔬菜和农作物,就等着我们回去。吃着一桌子的农家小吃,母亲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的十分开心。我知道,母亲心里还是希望我们能常回家看看。
    现在,我也成了一名母亲,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在真正融入到母亲这个角色之后,才深刻体会到父母对儿女的无私付出和不求回报。我和所有的母亲都一样,也希望在有生之年,希望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把所有的美好都给孩子,可能,这就是母子连心骨肉情。
    母亲老了,作为儿女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哪怕是一个电话,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唠叨唠叨,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这样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机会,珍惜父母安在的每一天。


    注:该文荣获陕煤地质系统2019年“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二等奖。


下一篇:娘的心
上一篇:父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