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天地

写给那个瘦弱的、为众人抱薪的你

浏览量:425       作者:徐秋艳      来源:       日期: 2020-03-12

我最亲爱的老同学闫医生:
    你好,见字如面。
    昨天跟你在微信上聊完后,我算了下,从小学六年级到现在,咱们已经相识20年了。
    在我的印象里,你一直都是瘦弱的样子,小小的个子,不算白皙的皮肤,嗓门却是高亢清亮,在校读书的时候,总是老远就能听到你脆亮的话音。虽然大学毕业后再没机会见过面,但我总能想象到已经是医生的你穿着白大褂,穿梭在医院走廊里脚下踩风的样子。
    直到这次疫情爆发,武汉告急,你所在的医院——同济医院冲在最前线,我慌忙联系你,急切地问道:“武汉那边情况怎么样了啊?你现在怎么样了啊?”却迟迟等不到你的回音,直到几天后,你在微信上回来了两个字:艰难。
    艰难,怎能不艰难呢?可是,你依然坚持在一线。
    我清楚地记得高三那年高考刚结束几天后,你妈妈突然严重脑梗,不省人事好久,醒来依然神志不清,你在医院日夜照顾,身心俱疲,形容枯槁。报考志愿那几天见到你,得知你要报考医学专业,原因也能想得到。两个月来,你目睹至亲发生如此变故,自己却只能外围照顾,悲恸无力,谁不想手持柳叶刀亲斩病魔呢?可你却笑着告诉我:“放心,我妈妈已经快痊愈了。学医一直是我的梦想,杏林高手、悬壶济世,想想都酷呢!”
    所以,这时的你一定很酷吧!在你的显微镜下,任何病毒都无处遁形。你所在的检验科的战士们,跟时间赛跑争分多秒地进行病毒核酸检验,为的就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做最精准的确诊,为疫情控制争取时间。
    我问你这么多病人样本需要检验,你们能忙过来吗?你说全国很多医生来驰援,大家三班倒,压力不是没有啊,但是大家都在坚持。
    坚持,武汉在坚持,湖北在坚持,全国都在坚持。
    记得大学的时候,你给我写信说,如果你母亲当时不患病,也许不会下定决心选择了学医,但既然选择了就从来没有放弃过,你甚至想当法医,去追求最后真相。我总是想象,你小小的个子,内心到底蕴含了多少能量?你说鲁迅觉得学医不能救国,你不信,如果连身边至亲的人都不能拯救,那还能救谁呢?内心的恐慌往往来自对身体健康不确定的恐惧,医心先医体,身体是一切内外散射的前提。
    就像这次疫情,我们恐慌又何尝不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不知道病毒哪一天会攻击到我们。害怕是本能,可是一身白色盔甲的你们在无数次的职业训练中将本能转换为直面死神的勇气,在狭路相逢之时殊死博弈,用专业换时间,用时间保生命。可你说不要把你们太英雄化了,因为大难面前每个人都是“战士”,每个人又都是血肉的凡人,将英雄凡人化,那么每个凡人皆有可能成为英雄。
    这几天的聊天中我不止一次问你,我们能为你们做点什么呢?怎么才能帮到你们呢?你每次都说,最好的帮忙就是照顾好自己,在家待着防止病毒继续传播,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听到专业人士的你说到这句话,我顿时很多情绪都放下了。为什么海上夜行的船舶都要寻找灯塔,因为那是希望的光啊!
    就像我们每天都想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寻好消息,我们盼着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坚定的眼神,我们一次次喊着“武汉加油”时的泪流满面,我们是盼望者,更是坚守者,我们皆是凡人,但,我们都是英雄。
    所以,在一线的你照顾好大家更要照顾好自己,为众人抱薪者,不能冻于风雪啊!后方的我们,是你最坚定的后背,累的时候请转身,你我皆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让我们共守万家灯火,静侯春暖花开,冀灾难早尽,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到那时,让我们相约樱花下,共登黄鹤楼,赏汉阳树,游鹦鹉洲,晴川历历,芳草萋萋。我盼着你清亮的嗓门给我讲你们剿灭病毒的故事,我也想急切地告诉你在这段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我曾与你并肩作战,我服从安排、科学防护、奉献爱心、传播能量。最重要的是,我还给你写了这封特别的信。
    这段日子众生皆苦,不过还好有你、有你们一直抚慰着远处的哭声,所以要保重啊,我最亲爱的朋友——闫医生。

(此文荣获省能化工会“书香三八”读书征文活动三等奖)


备注:该家书已入选全国“书香三八”读书活动组委会开展的非常时期的“一封家书”第017期,在全国“书香三八”公众号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