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华山游记
浏览量:643
作者:刘文青
来源:
日期: 2009-06-30
为了迎接省局即将举办的登山大赛,队上决定先召集参赛人员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攀登少华山。少华山,又称小华山,因其东边有太华山而得名,位于渭南以东约二十公里处,顺着连霍高速公路东行至华县,转入303国道再继续东行不到三公里,即到少华山脚下,在公路上向南望去,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上耸立着一座大理石的牌楼,上边镌刻着三个红色的楷书大字--少华山。沿着公路向前行去,不久即到了少华山的山门。由于里面正在修建,还没有正式开园,所以也无须购买门票,一任游人自行游览。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水库大坝,宏伟的大坝后蓄着一池碧水,水库的右边是断壁千仞的高山,山上绿树葱茏,峭壁上却寸草全无,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反差,令人惊异的是峭壁上竟然修建了一条近百米长的水泥栈道,直通前山的凉亭,让人眼前一亮,游兴顿起。过了水库,前行不久,由于前面正在施工,车辆无法通行,我们便开始了步行登山。为了检验各自的登山能力,大家都健步向山中走去。这时正值农历的金秋十月,放眼望去,两边的高山峭壁挺拔,整个山体都被植被掩盖,山上五颜六色,有红色、黄色、绿色以及各种过渡色,呈现出一派缤彩呈纷的景象来。脚下的路旁是一条望不到头的山涧溪流,涧中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乱石,有的大如房屋,有的小如棋子,各呈异象。似动物,似天象,又似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走着走着,平坦的水泥路就到了尽头,正前方突兀着一座峭壁,左右两边山峰高耸,似乎走入了绝境。拾阶而上,正前方的峭壁下,竟然是一块约四五百平米的空地,空地上已建起了围栏,中间是一个高于地面一米多的游船样的平台,平台上有亭,有座可供游人休息拍照。按其建筑的形式可以知道,船体下将来要引来涧中溪水,让游客体会船在水中,瀑布顿流而下的感觉。平台的右方山体高达上百米,在山体的东南端又突兀出一个长宽约二十多米的山峰,整座山体恰似一个体魄健壮的将军坐在涧旁指挥着千军万马,而山峰顶上的植被恰像给将军戴上一个漂亮的帽子,所以这个景点被称为将军帽。山涧溪流沿着山势从将军帽左拐,我们也沿着山涧旁的石阶小道左拐,向九龙岗攀去。蜿蜒的九龙岗左边是峭壁,右边是深涧,久不爬山的人们此时都不免腰酸腿疼。过了九龙岗,前边豁然是南北向的约有200米长的一块平坦的地方,这里设有几个茶亭和卖食品的小商店,也有山民们在卖山货,游人们有的在休息,有的在和山民们讨价还价。我们没有停留,顺着溪流逆流而上。此时由于水流平缓,约有一尺多深的溪水清澈见底,许多人都产生了戏水的欲望,可是当把手伸进水里后,冰凉的溪水里可打消了人们戏水的念头。再往前行,不断地遇到正在为景点修路的施工人员,我们小心翼翼地穿过他们向前,向前,前边的山势更加险峻,不到几十米就峰回路转。游人们也显得少了一些,在一处巨大的断崖下,我们举头望去,断壁的上方不断地向外延伸,到最上方已经快遮住了我们的头顶。在纯岩石的断壁上,竟长出几株小树来,让人感到惊奇,同时也不免惊叹小树顽强的生命力。前面景区修建的石阶已经没有了,我们只能沿着山涧小溪旁的小路往前走去,随着山势的起伏,涧中的溪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时而变成隆隆作响的瀑布,人们在旁边说话都听不清楚。置身于山野间的灌木林中的蜿蜒小道上,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几米之外就只闻其声,而难见其踪,再看两侧的山峰,层林尽染,景点各异,真个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回想起传说中的东汉中兴之祖刘秀兵败,在此遇仙人指路,蒙山人救助的故事,让人不胜感慨。此时,我们已前行达两个多小时了,我们行走的早已不是路了,而是杂草丛生的灌木丛中的山间小径,顺着溪流,我们时而行进在溪流的左侧,时而行进在溪流的右侧,身旁早已没有了游人的踪迹,突然,面前的一座山峰将本来就不大的溪流一分为二,我们望着毫无道路踪迹的山溪,再看看表,时针已指向下午二点多,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打道回府。下山的路上,虽然这些景色都已见过,但却别有一番情趣,落日的余晖照在层出不穷的山峦中,有山阴处的暗色映衬恰是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望着清澈见底的奔流不息的山溪,有一种不忍离去的感觉,有的同志还用矿泉水瓶子装上些带了回来。离开少华山的山门,回首望去,群山不知何时已处在浓雾之中,给大山平添了一丝神秘,似乎等待着人们的再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