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
浏览量:957
作者:路洋
来源:
日期: 2014-11-14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历史最强音,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更承载着亿万国人的光荣梦想。尽管新中国满目苍夷,百业待兴,但在毛主席“开发矿业”的号召下,一批又一批地质勘探者,为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经济,聚集在陕西一起,不畏艰险的开展着煤田勘探工作,相继发现了神府煤田、彬长等大型煤田,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食粮”。而我这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和勘探命中注定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它成为我一生的追求,也成为我梦想的塑造者。
1998年,我12岁,在那一年,我们家做饭烧火用上了煤炭,冬天屋子取暖用上了蜂窝煤,那时的我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什么地质勘探,勘探与我豪不相干。想到勘探,脑海里出现的只有“头戴草帽斜挎包,手拿榔头四处敲”的画面。那时的梦想,昨天是成为科学家,今天是成为人民教师,模模糊糊,虚无缥缈。
十年后,2008年,我23岁,大学毕业刚刚毕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勘探工作者。从那时候开始,地质,钻探,测量,测井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开始进入我的脑海。当然,这个时候勘探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遥远的名词,它变得生动、具体,它也不再是那个过去想象当中的“草帽加榔头”,而是变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细节。正是在那个时候,勘探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进入到一个新奇的领域;也是在那个时候,勘探为我的人生确定了一个方向,让我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在那个时候,勘探让我有了更简单,更富冲劲的梦想——寻找更多的能源。
之后,我一路走来,勘探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让我感触颇深。在黄土塬上,沟壑纵横,落差高达五六百米,荆棘遍野,稍不注意就会被划伤,但队员们依然按照施工要求,开展直线施工;在内蒙大草原,9月的狂风卷起白雪在空中飞舞,气温骤降到零下35度。我们年轻的地质队员硬是咬着牙,迎着风,踏着雪继续工作,一干就是两个月;在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我们克服高原反应,冒着凛冽的寒风,完成了林芝项目桥梁桩基工作……勘探之路上,艰难重重:有接触冬季冰雪的寒冻;有夏季太阳的炙烤;有与山间雷雨邂逅的惊恐;也有深夜思念亲人的辗辗反侧……在勘探路上,包含了多少前辈们的辛酸、苦痛,但在勘探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二字!
地质勘探之路坎坷崎岖呀,但我们还要不断的提醒自己,现在的勘探形势并不乐观,勘探工作正是面临艰难挑战的时刻。现在,传统煤田地质勘探已远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新兴、无污染的能源成为新的宠儿。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的响起,地勘队伍如何切实按照国家要求,按照市场的导向,找准定位,完善职能,切实发挥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已是摆在地质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加快结构调整,做大传统煤勘产业,做强地质延伸产业,拓展新型勘探产业,发展地质服务产业”,成为我们新的奋斗目标!用一个时髦的词汇,压力山大呀!
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永不停歇的、严谨地、踏实的开展我的工作。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我们的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储备,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
有朋友问我:“你们搞地质的,到底有什么梦想?”听到这个问题,已快而立之年的我为之一愣,因为我的梦想已经变得更加现实,更加具体;我的梦想不像儿时那样懵懂无知,只管吃饱玩好,更不像大学时代那样热情简单而冲劲十足;这个梦想已深入到我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口号,这就是我心中小小的中国梦。
是的,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勘探之路不再崎岖坎坷,新的勘探技术可以让地质勘探者从野外回到室内,用高科技的方法完成更多的勘探工作。
是的,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所有的普通家庭,不管城市还是乡村,不管平原还是山林,都能够使用无污染的天然气,都能冬天取暖,午后做饭。
是的,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中国的能源储备能做到供大于求,能实现强国强军的梦想,能让所有中国真真正正在世界之林昂首挺胸,扬我国威。
这是我的希望,这是我的梦想。有了这个梦想,我们就能一起默默的奋斗着,让这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因为我们知道,勘探的脚步永不能停息。
1998年,我12岁,在那一年,我们家做饭烧火用上了煤炭,冬天屋子取暖用上了蜂窝煤,那时的我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什么地质勘探,勘探与我豪不相干。想到勘探,脑海里出现的只有“头戴草帽斜挎包,手拿榔头四处敲”的画面。那时的梦想,昨天是成为科学家,今天是成为人民教师,模模糊糊,虚无缥缈。
十年后,2008年,我23岁,大学毕业刚刚毕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勘探工作者。从那时候开始,地质,钻探,测量,测井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开始进入我的脑海。当然,这个时候勘探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遥远的名词,它变得生动、具体,它也不再是那个过去想象当中的“草帽加榔头”,而是变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细节。正是在那个时候,勘探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进入到一个新奇的领域;也是在那个时候,勘探为我的人生确定了一个方向,让我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在那个时候,勘探让我有了更简单,更富冲劲的梦想——寻找更多的能源。
之后,我一路走来,勘探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让我感触颇深。在黄土塬上,沟壑纵横,落差高达五六百米,荆棘遍野,稍不注意就会被划伤,但队员们依然按照施工要求,开展直线施工;在内蒙大草原,9月的狂风卷起白雪在空中飞舞,气温骤降到零下35度。我们年轻的地质队员硬是咬着牙,迎着风,踏着雪继续工作,一干就是两个月;在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我们克服高原反应,冒着凛冽的寒风,完成了林芝项目桥梁桩基工作……勘探之路上,艰难重重:有接触冬季冰雪的寒冻;有夏季太阳的炙烤;有与山间雷雨邂逅的惊恐;也有深夜思念亲人的辗辗反侧……在勘探路上,包含了多少前辈们的辛酸、苦痛,但在勘探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二字!
地质勘探之路坎坷崎岖呀,但我们还要不断的提醒自己,现在的勘探形势并不乐观,勘探工作正是面临艰难挑战的时刻。现在,传统煤田地质勘探已远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新兴、无污染的能源成为新的宠儿。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的响起,地勘队伍如何切实按照国家要求,按照市场的导向,找准定位,完善职能,切实发挥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已是摆在地质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加快结构调整,做大传统煤勘产业,做强地质延伸产业,拓展新型勘探产业,发展地质服务产业”,成为我们新的奋斗目标!用一个时髦的词汇,压力山大呀!
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永不停歇的、严谨地、踏实的开展我的工作。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我们的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储备,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
有朋友问我:“你们搞地质的,到底有什么梦想?”听到这个问题,已快而立之年的我为之一愣,因为我的梦想已经变得更加现实,更加具体;我的梦想不像儿时那样懵懂无知,只管吃饱玩好,更不像大学时代那样热情简单而冲劲十足;这个梦想已深入到我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口号,这就是我心中小小的中国梦。
是的,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勘探之路不再崎岖坎坷,新的勘探技术可以让地质勘探者从野外回到室内,用高科技的方法完成更多的勘探工作。
是的,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所有的普通家庭,不管城市还是乡村,不管平原还是山林,都能够使用无污染的天然气,都能冬天取暖,午后做饭。
是的,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中国的能源储备能做到供大于求,能实现强国强军的梦想,能让所有中国真真正正在世界之林昂首挺胸,扬我国威。
这是我的希望,这是我的梦想。有了这个梦想,我们就能一起默默的奋斗着,让这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因为我们知道,勘探的脚步永不能停息。
下一篇:《请给我结果》读后感
上一篇: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