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母校感怀

浏览量:996       作者:王鑫鑫      来源:       日期: 2014-12-02
    转眼间,毕业已经两年了,虽然时常回母校西安石油大学,但每次都是那么的匆忙。终于在这个暮秋时节的黄昏,我有幸游走在熟悉的校园中。暮秋的校园是色彩纷呈的画卷,参天的梧桐树荫庇着东门进校的道路,只是印象中的葱郁已经全部枯黄,即使如此,她们依然庇护着道路上行走的我们。铁人广场道路两边的黄色银杏树叶,散落在地上,随风飘荡游离。广场上红枫是如此的艳丽夺目,铁人背后却是青翠亘古不变的苍松。站在铁人广场,秋风吹过,感到萧瑟秋风阵阵刺骨,铁人站在那里,目光坚毅,让人不禁想起当年大庆石油会战时候的场景。
    图书馆半包着的是烈士唐春雨师兄的纪念雕塑,图书馆是一个大学的智囊,而春雨师兄的纪念塑像正好位于图书馆中央。不知设计者的初衷是什么,我想或许有些精神比纯粹的知识更重要吧。
    走在操场,多么熟悉的场景,如今却多了几分客意,这里是我大学生涯的人生起点,记得刚入学,校长的讲话:“学习石油,不但要学习石油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习石油人的精神”。毕业后自己才深深的体会到有些精神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同样的地点毕业时校长叮嘱我们:“大学学习给了你们专业基础知识,只是一把钥匙,你们要用这把钥匙,按照她教给你们的方法,打开以后人生的知识宝库”。正是这句话还有现在的亲身体验让我明白了工作中继续学习的重要性。
    争奇斗妍春光好,色彩斑斓最是秋。在大学度过了人生最灿烂无忧的青春,工作两年后的这个暮秋,来到母校,忽然感到母校竟然让我收获到了那么多难能可贵的人生财富。母校的暮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或许我们未曾感觉到,但那些果实早已融入我们的骨髓。
    当初怀着对物理和地质的浓厚兴趣进入西安石油大学,选择了石油物探专业,在校的四年间,中国能源的勘探史尤其是石油勘探的历史和文化深深感染了我。经一代代石油勘探人的辛勤工作和无私风险,我们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石油人凭借着那种精神从玉门起步,在寒冷的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油田,在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发现了长庆油田,在新疆大荒漠发现了塔里木油田。这种精神便是铁人精神,在大庆会战期间铁人精神凝聚成一句话那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如今的塔里木的沙漠铁人精神凝聚成一句话那就是:“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毕业后几经周折,终于有幸投身自己喜爱的煤田地勘行业,母校所给予自己的精神和知识却恰恰也是这个行业所需求的,尤其那种百折不挠的韧劲,正是煤炭行业低迷时期的所亟需的精神品质,也正如塔里木油田的那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一样。我相信:“只有低迷的市场,没有低迷的人生!”我想母校所给予我的精神和知识素养也一定会在这新的工作环境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