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论坛

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 促进和构建和谐企业的劳动关系

浏览量:830       作者:粱榆平      来源:       日期: 2012-12-26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涵盖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个个方面。作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与前提,对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王兆国在中国工会工作报告指出:“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一、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证。

    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享有广泛民主。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地方办。民主是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动力,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保证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企业法》、《工会法》都明确的规定,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职工代表大会。实行职代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职代会的各项职权,能够促进职工代表的各项权益落到实处。从而开辟多种参与企事业民主管理的途径和办法,在充分民主的环境中体现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之间架起协商共议,寻求资本与劳动的最佳结合,达到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和谐。

    二、当前职工对民主管理要求和职代会制度贯彻落实状况分析。

    当前,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相当多的问题。一方面职工对民主管理有了新的要求:一是民主参与意识比以往增强,要求落实知情权反映强烈,譬如对当前各级厂务公开程度,要求透明度进一步增加。二是对企业决策出台的决定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涉及个人利益上。三是在上访反映问题上,敢于批评,有组织代表。

    另一方面,当前职代会制度的落实情况,总体上已形成并坚持通过职代会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程序。然而,许多企业真正让职代会发挥作用的不多,这是基层企业不可忽视的事实,职代会职权落实仍不充分,表现在:

    1、 领导和职工在观念上缺乏职代会意识。有的单位党政工领导对于依靠职工办企业这一根本原则的认识模糊,认为职工民主管理可有可无,甚至将民主管理与经济工作相对立。

    2、 职代会的议事内容偏少、范围狭窄。企业决策方案在职代会上讨论通过搞形式化多,一些涉及职工切实利益的、具体的并未纳入到职代会讨论。

    3、 职工反映的要求有些得不到重视和形成职代会意见。

    4、 职代会行使权利的程序上,尤其是闭会期间运行的不充分(如提案受理)。

    5、 职代会制度不完善 。以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代替职代会,影响了职工民主权利的行使。有的单位不能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有的单位制定了《职代会实施细则》等工作制度,但没能结合实际,及时修改、补充、完善,有的甚至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套路,失去了指导意义和权威性。

    三、 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职代会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代会制度包括企业各方面的内容。它是协调劳动关系的载体,它使企业与职工形成利益的共同体。笔者认为改进与完善职代会制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增强民主管理意识。把健全职代会制度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高度来认识。一个单位能否把握机遇,做出科学决策,不仅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事业的成败。而一个单位领导的能力水平再高、学识再渊博,他的知识面也不可能涵盖所有领域,他一个人也无法做到了解所有情况。若想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给事业和群众利益带来的损失,必须走群众路线,把领导的意志和群众的智慧结合起来,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职代会恰恰是这样一个有效的载体。通过职代会,领导者能充分了解广大职工的意愿和要求,保证决策“一切为了群众”,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通过职代会,通过“一切依靠群众”,能克服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通过职代会,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建立规范的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职工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增强领导的民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强化职代会的监督制度。在建立职代会制度上,特别是在职代会行使职权上,要保证参与权、共决权、知情权、审议权、监督权的落实。

    为保证这五项职权的落实,首先职代会会议程序要创新。事关企业发展、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会前都要统盘考虑,制定可操作细则,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基层,把高层的思想、打算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传输给职工,或者将待议案有针对性地交给基层,广纳贤言,主动征求职工意见,接受检验。对反馈的各种意见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归纳,加以吸收,最终拿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思路和议案,这是开好职代会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职代会在审议重大决策时,要把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作为一条原则,它涉及和影响企业与职工的命运。所以,职代会要充分发挥作用。要运用审议建议权,防止企业重大决策的失误;要运用审查同意与否决权,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实行监督;要运用对职工生活福利问题的审议决定权,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要运用评议监督和推荐选举权,保证企业干部素质和各项监督权力的有效性。同时,要采取措施使职代会职权内容刚性化、落实职权制度化,并制定专门制度对违反职代会决议、决定的人和事进行严肃处理,有效地运用企业党组织和行政所赋予的权力,把好关,保证职代会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

    第三、职代会职权落实既体现在职代会会议期间,也应反映在职代会闭会之后。一方面,紧紧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确定职代会议题,按期召开职代会,认真征集、处理、落实职工代表提案。落实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另一方面,在职代会闭会期间,认真落实职代会决议,组织职工代表定期对决议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落实各项职权。

    3、开展职代会标准化建设的“自查打分”活动。

    职代会标准化建设“自查打分”活动是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尝试。“自查打分”活动应以职工代表为核心,动员组织职工群众,依据“自查打分”标准,对职代会标准化建设及其工作成果,进行总体打分和评价。其根本目的是探索出一种既适合基层单位实际、职工群众又乐于参加的职代会标准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形成职代会标准化建设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唤起职工参政议政的责任意识,为职工创造民主参与的条件,构筑民主管理的平台,真正把“依靠”方针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开展“自查打分”活动,进一步拓宽贯彻“依靠”方针的思路,改变过去一些基层工会一厢情愿地背负着职代会的重任,形成党委领导和支持职工民主管理,行政尊重和保证职工民主管理,工会重视和组织职工民主管理的工作格局,党政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把“依靠”方针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问题。

    4、切实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

    选举职工代表要与时俱进。职工代表的素质和构成是夯实民主管理的基础,也是关键环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要使企业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稳步发展,需要那些熟悉经营管理、懂技术的各类专业人才加盟到企业的民主管理中来,增强企业决策的完备性和正确性。所以要适度调整职代会代表的结构,切实把素质高、具备参政议政能力、比较公道正派的各方面的代表推选出来。同时要注意扩大工人和一般职工群众的代表比例,使职工代表能够真正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

    职工代表数量完整、素质达标,是职代会组织体系基础完善的标志。笔者认为,根据现阶段实际,职工代表选出后应同时跟进以下措施:一是当前职工代表要着重提高学习能力,做学习型的职工代表(法律、政策、科学管理等);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提高反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联系职工群众的能力。二是定期评议职工代表,帮助职工代表改进工作;三是建立评选表彰优秀职工代表和优秀提案形成制度;三是及时通过民主程序罢免和替换不能履行职责的代表,对代表的缺额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