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论坛
坚定信心统一思想 促进地勘经济持续发展
浏览量:725
作者:梁榆平 程湖渊
来源:
日期: 2012-12-18
去冬今春以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序推进,煤炭行业整体显现出下行的趋势,可以说是量价齐跌。与之相关联的煤田地质勘探市场,也遇到比较大的萎缩,专家们预判的地勘行业的“寒冬”季节已悄然来临。受煤炭销量和价格的双重影响,社会上各类涉煤企业参与煤炭开发和前期地勘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普遍受到抑制,使得前些年一度火热的地勘市场,出现投资不足、队伍过剩的局面。我队地处陕北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前沿,今年开春以来,各类地质项目明显减少,即便是去年谈定的一些施工项目,因受制于煤炭市场的持续走低,后续乏力,使投资方的信心不足,也只能暂时搁浅。在顺境中持续发展了近十年的煤田地质市场,突遇“寒冬”,使得我们一些干部职工一时难以适应,故而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动摇和迷茫,在精神和行动上显现出一些松弛和懈怠。对此,如何加强地勘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研判、提振信心,破解难题、促进地勘经济持续发展,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新能源格局的出现对传统煤田地勘市场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地勘行业的走势起伏,依存于国家对能源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调整。随着各类新能源特别是洁净环保能源的应运而生,煤炭——这个“一尊独大”的传统支柱型能源产业逐渐被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所取代。加之“西电东送”电网格局进一步形成和稳定,北方内陆地区过去电煤的显赫地位,开始发生动摇。我队地处陕北侏罗纪煤田中心区域,已经感受到了地勘市场变冷的阵阵寒意。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煤田地勘市场际遇的所谓“寒冬”,正是煤炭市场走向平稳发展的理性回归,是走向绿色环保能源的必由之路,是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作为地勘单位应该审时度势,尽快适应。
二、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破解难题
面对地勘市场的急剧变化,如何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统筹兼顾,保持基层地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摆在我们工会组织面前值得深思和关注的重大课题。地勘单位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磨练,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潮起潮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就我们目前各地勘单位的整体实力、技术装备水平而言,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面对当前地勘市场,我们要振奋精神,绝不能等待和观望。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具体要求,根据各个单位的自身实际,地域优势,专业特点,积极破解难题,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就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为队伍的生存和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和空间。
三、坚定信念不动摇,踏平坎坷总是路
我们一八五队组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岁月的历史征程中,可谓饱经磨砺,功勋卓著。从队伍初创奠基渭北,到十年秦巴探宝,再到济宁会战,回师陕北建功立业和投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五十五年间。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始终践行着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精神,为国家煤炭工业的建设和陕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发现和探明举世瞩目的神府大煤田被国务院四部委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并于2012年获得了“全国模范地勘单位”的光荣称号。回顾这些不平凡的历史,我们最大的欣慰和感触,就是我们这支队伍在任何时期、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境遇下,都保持了一种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不懈怠精神。当我们回眸审视这支队伍过去和现在发展的艰辛历程,总是充满着挑战、机遇和更多的不容易,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信念坚持和精神力量,用催不垮的脊梁,支撑着这支大队伍、老队伍的发展和前行。我队的坎坷发展历史再次证明: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四、正视现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近年来,伴随着地勘单位改革和企业化经营的进程,一八五队和全国地勘单位一样,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改革的阵痛。我们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正是有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不气不馁,始终保持了队伍蓬勃向上的锐气和活力,进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面对今年煤田地勘行业的新变化,我们紧紧围绕单位实际和全队经济工作,在发挥工会基本作用的同时,着力发挥工会组织的“大学堂”作用,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教育职工树立大地质、大市场的观念,在立足煤田勘探市场的同时,向延伸产业发展。煤田地质勘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新时期、新阶段,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墨守传统的地质手段,囿于单一的服务领域,是不合时宜的,必须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不断拓展地质技术服务领域和视野,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对地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教育广大职工正确认识煤田地质行业面临的形势,多做打基础、强本领的工作,越是在外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越要有一股韧劲,决不能轻言放弃。同时要认识到煤田队伍相对过剩的现状和同质化带来的的弊端,着力从调整队伍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上下功夫。要横下心来,打破常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力争寻求新的突破。
3、教育干部职工要树立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目前煤田地质市场所遇到的“寒冬”季节,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前些年随着煤炭产业的“大干快上”,现实产能明显过剩,加上当前各地正在新建、扩建煤矿,终将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就当前煤田勘探工作所提供的后续资源保障而言,已经有较大的超前和累积。由此而引发的投资不足、项目减少、队伍过剩的现状,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故而,我们要正视现实,冷静分析,积极应对。认真做好职工的心理疏导和释疑解惑工作,以确保队伍稳定团结的大局。
4、教育职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提倡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风尚。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情况下,鼓励职工不仅要勇闯市场,谋求生财之路,更要精打细算,学会聚财之道。引导干部职工切实按照中央倡导的“八项规定”转变作风,恪尽职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谋求地勘单位的稳定发展上,用在关系职工的惠民工程上。
5、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面对地勘市场的新变化,要结合队伍实际,教育党员干部树立“为民、务实、廉洁”的观念,扎实开展 “三问三解”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活动。特别要问计于民,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齐心协力,同向同行,共克时艰,共度难关。
五、积极应对,发挥优势,务求实效
今年以来,我队“立足驻地,关注周边”,依托驻地区域优势,广开信息渠道,加紧省外地勘项目的联系,变等接项目为上门服务。有效发挥在“资源勘探、测量测绘、化验测试、灾害治理、大口径钻井施工、煤矿巷道钻探、地震科学钻探”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在精心细致地做好现有各类地勘项目的同时,注重加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不以事小而不为之,积极承揽规模小、利润薄的地勘项目,以求稳定队伍、凝聚人心。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单位现有的土地存量,为队伍转型发展寻求空间。近三年来,我们在优先解决职工住房的同时,目前已经建成4.6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职工公寓楼和商铺。这些积极举措,深受广大职工的赞誉和支持。也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我们及早谋划,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创新的思维解决地质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发展的理念转变地勘单位经济增长方式,在困境中求发展, 在竞争中求生存,奋发有为,逆势而上。目前,全队上下同舟共济、人心思进,再度保持了队伍的平稳持续发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面对当前煤田勘探市场的新变化,作为基层地勘单位工会组织,首要的问题,就是要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着力解决我们基层队伍中,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集中到破解队伍发展的难题上来,把职工队伍精神力量凝聚到发展经济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政治上的自信,才有思想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视野宽,思想才有境界,工作上才有思路,水平才有提升。”我们要发挥党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潜移默化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精神不懈怠,事业永向前,为促进地勘队伍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新能源格局的出现对传统煤田地勘市场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地勘行业的走势起伏,依存于国家对能源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调整。随着各类新能源特别是洁净环保能源的应运而生,煤炭——这个“一尊独大”的传统支柱型能源产业逐渐被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所取代。加之“西电东送”电网格局进一步形成和稳定,北方内陆地区过去电煤的显赫地位,开始发生动摇。我队地处陕北侏罗纪煤田中心区域,已经感受到了地勘市场变冷的阵阵寒意。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煤田地勘市场际遇的所谓“寒冬”,正是煤炭市场走向平稳发展的理性回归,是走向绿色环保能源的必由之路,是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作为地勘单位应该审时度势,尽快适应。
二、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破解难题
面对地勘市场的急剧变化,如何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统筹兼顾,保持基层地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摆在我们工会组织面前值得深思和关注的重大课题。地勘单位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磨练,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潮起潮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就我们目前各地勘单位的整体实力、技术装备水平而言,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面对当前地勘市场,我们要振奋精神,绝不能等待和观望。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具体要求,根据各个单位的自身实际,地域优势,专业特点,积极破解难题,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就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为队伍的生存和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和空间。
三、坚定信念不动摇,踏平坎坷总是路
我们一八五队组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岁月的历史征程中,可谓饱经磨砺,功勋卓著。从队伍初创奠基渭北,到十年秦巴探宝,再到济宁会战,回师陕北建功立业和投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五十五年间。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始终践行着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精神,为国家煤炭工业的建设和陕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发现和探明举世瞩目的神府大煤田被国务院四部委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并于2012年获得了“全国模范地勘单位”的光荣称号。回顾这些不平凡的历史,我们最大的欣慰和感触,就是我们这支队伍在任何时期、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境遇下,都保持了一种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不懈怠精神。当我们回眸审视这支队伍过去和现在发展的艰辛历程,总是充满着挑战、机遇和更多的不容易,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信念坚持和精神力量,用催不垮的脊梁,支撑着这支大队伍、老队伍的发展和前行。我队的坎坷发展历史再次证明: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四、正视现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近年来,伴随着地勘单位改革和企业化经营的进程,一八五队和全国地勘单位一样,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改革的阵痛。我们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正是有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不气不馁,始终保持了队伍蓬勃向上的锐气和活力,进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面对今年煤田地勘行业的新变化,我们紧紧围绕单位实际和全队经济工作,在发挥工会基本作用的同时,着力发挥工会组织的“大学堂”作用,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教育职工树立大地质、大市场的观念,在立足煤田勘探市场的同时,向延伸产业发展。煤田地质勘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新时期、新阶段,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墨守传统的地质手段,囿于单一的服务领域,是不合时宜的,必须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不断拓展地质技术服务领域和视野,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对地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教育广大职工正确认识煤田地质行业面临的形势,多做打基础、强本领的工作,越是在外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越要有一股韧劲,决不能轻言放弃。同时要认识到煤田队伍相对过剩的现状和同质化带来的的弊端,着力从调整队伍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上下功夫。要横下心来,打破常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力争寻求新的突破。
3、教育干部职工要树立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目前煤田地质市场所遇到的“寒冬”季节,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前些年随着煤炭产业的“大干快上”,现实产能明显过剩,加上当前各地正在新建、扩建煤矿,终将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就当前煤田勘探工作所提供的后续资源保障而言,已经有较大的超前和累积。由此而引发的投资不足、项目减少、队伍过剩的现状,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故而,我们要正视现实,冷静分析,积极应对。认真做好职工的心理疏导和释疑解惑工作,以确保队伍稳定团结的大局。
4、教育职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提倡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风尚。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情况下,鼓励职工不仅要勇闯市场,谋求生财之路,更要精打细算,学会聚财之道。引导干部职工切实按照中央倡导的“八项规定”转变作风,恪尽职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谋求地勘单位的稳定发展上,用在关系职工的惠民工程上。
5、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面对地勘市场的新变化,要结合队伍实际,教育党员干部树立“为民、务实、廉洁”的观念,扎实开展 “三问三解”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活动。特别要问计于民,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齐心协力,同向同行,共克时艰,共度难关。
五、积极应对,发挥优势,务求实效
今年以来,我队“立足驻地,关注周边”,依托驻地区域优势,广开信息渠道,加紧省外地勘项目的联系,变等接项目为上门服务。有效发挥在“资源勘探、测量测绘、化验测试、灾害治理、大口径钻井施工、煤矿巷道钻探、地震科学钻探”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在精心细致地做好现有各类地勘项目的同时,注重加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不以事小而不为之,积极承揽规模小、利润薄的地勘项目,以求稳定队伍、凝聚人心。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单位现有的土地存量,为队伍转型发展寻求空间。近三年来,我们在优先解决职工住房的同时,目前已经建成4.6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职工公寓楼和商铺。这些积极举措,深受广大职工的赞誉和支持。也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我们及早谋划,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创新的思维解决地质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发展的理念转变地勘单位经济增长方式,在困境中求发展, 在竞争中求生存,奋发有为,逆势而上。目前,全队上下同舟共济、人心思进,再度保持了队伍的平稳持续发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面对当前煤田勘探市场的新变化,作为基层地勘单位工会组织,首要的问题,就是要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着力解决我们基层队伍中,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集中到破解队伍发展的难题上来,把职工队伍精神力量凝聚到发展经济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政治上的自信,才有思想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视野宽,思想才有境界,工作上才有思路,水平才有提升。”我们要发挥党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潜移默化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精神不懈怠,事业永向前,为促进地勘队伍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