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论坛

试论企业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内涵特征及培育途径

浏览量:1536       作者:刘淑玲      来源:       日期: 2017-10-18
    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包含着丰富的价值内蕴。在现代企业中,“工匠精神”又于企业文化不谋而合,因而探寻企业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及培育途径,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及员工的相互共同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砖一瓦,一凿一砌,令尽身精血聚其中,命理念思想隐其内,其中艰辛历历在身而不足与外人道。”所谓工匠,就是指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的手艺人。在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时代,大多数的生产生活用品多出自于这些工匠的手工制作,如画匠、木匠、船工等等,一些精美的传世之作,也都来源于此。
    正是工匠们所具有的对事物的极致追求,才形成了特定的“工匠精神”,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也被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其本质上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以及注重细节的服务精神。“工匠精神”注重对品质的严格把控,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和每一项服务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工匠精神”还是一种执着、坚持和专注,工匠必须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不断的追求突破,展现的是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追求革新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更是一种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是注重细节,严肃认真不怠慢的服务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
    从历史的纵向历程来看,在以手工业制造为主的时代,工匠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产物,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加之没有对生产效率特别要求,手工业者有充足的时间去从事一项事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和大脑,生产效率极大提高,规模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社会的主流,“工匠精神” 似乎显得与这种时代潮流不相符。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工匠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第一,“工匠精神”是企业内部转型升级的必然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如果不主动创新,推进内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就会在严酷的竞争中无法立足。而创新、转型和升级的前提条件在于对自身的产品与服务的提升和改良,工匠精神就蕴含着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这与企业的内部发展需求不谋而合。
    第二,“工匠精神”是企业对外宣传的品牌资本。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要遵循市场基本规律,同时也离不开深耕市场这一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经济越来越呈现为一种品牌经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开发、经营品牌资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占领市场至高点的重要手段。而品牌不仅是一种产品的象征,更是企业、产品、社会的文化形态的综合反映和体现。如果说一个企业品牌的底蕴是企业所具有的文化,那么企业品牌的目标就是企业、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关系。而如何构筑好这一关系,就离不开依托工匠精神所打造出来的精致产品和服务体验。也因此“工匠精神”是企业对外宣传的品牌资本,通过积极打造企业的工匠精神,来不断培育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顾客忠诚度。
   第三,“工匠精神”是满足个性化、优质化服务的基本要求。以往所依赖的工厂式的生产方式注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企业的产品不再拘泥于规模化标准化,所提供的服务也更加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工匠精神”所具有的精益求精的价值内涵正与此相符。工匠之所以能够立足,在于其对产品的亲力亲为,在于对其使用者的充分尊重,社会的多元性和人的个性化发展势必会与其相符合;从事技术服务型企业,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其技术指标、客户体验等各方面沿袭精益求精的标准,从而使提供的服务更加优质。
    第四,“工匠精神”是企业员工职业价值的高尚追求。企业要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作为员工也要积极实现个人的价值。工匠精神推崇严谨做事、踏实做人、精益求精的理念,促使每一个企业员工所能够不断练就成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并在辛勤的工作中逐步养成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事实上,企业员工所具有的高尚职业操守和强烈“工匠精神”,同拥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一样,是其自身立足职场的重要条件和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三、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
    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探寻科学的路径。一种精神的树立需要有典型和标杆,一种作风的养成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一种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需要在无数次的重复磨砺中形成。所以,培育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第一,要在企业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积极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内含价值体现,同样无时无刻指引着企业员工的行为,培育工匠精神首先要积极弘扬工匠精神,是每一位员工能够感受到其具有的正能量,并受其鼓舞。我们探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就是在做事做物上的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员工也因此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而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实质上是对每一位员工的劳动的认可,劳动光荣的理念由此而生。
    第二,要提供“工匠精神”生长发展的制度保障。一种精神理念不是凭空而生,也不可能任意无序发展,需要有其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提供“工匠精神”生长发展的制度保障,包含了教育引导和鼓励激励等多项制度。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在深化现代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在企业内部要形成良性的“传帮带”模式,广泛开展多工种、多岗位的师带徒活动,拓展技能“传、帮、带”的形式和途径,营造“师爱徒真心授技术、徒拥师全心学经验”的良好氛围;要以规模化的职业教育和“点对点、一对一”的重点传授相结合,形成传播“工匠精神”的合力,促进其发生发展。提供“工匠精神”生长发展的制度保障,还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保障制度,通过制定企业内部制度,来严格既有的制作工业、标准等,对相关员工,要给予激励和鼓励,促进其忠于职守,精致精细,不断创新。
    第三,企业工会要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工会可以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向工匠的做事标准看齐,向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在日常的工作做敬业奉献不断钻研技术,提高技能;企业工会还可以向员工提供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养成专心致志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态度,在工作中掌握核心技术和本领,以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创造更多的业绩,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的理想。企业工会作为桥梁和纽带,将职工大众紧密联系团结在一起,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挥了培育职能和维护广大职工权益的作用,推动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