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宣传
在安装队的日子里
浏览量:804
作者:程湖渊 杨培仁 任鸿儒
来源:
日期: 2013-12-19
1983年,正值神府煤田勘探大会战,大量需要勘探工人。一八五队招工,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从陕北农村来到这支有名气的队伍,被分配到安装队,心里很是高兴。从榆林队部坐车到神木尔林兔工区,一下车,安装队党支部书记乔亚明、老劳模王福善、安装队队长王彦芳等老同志就给我们搬行李,安排住宿、买饭,心里有一种家的感觉。
第二天安装队开会分配人员,我被分到老劳模王福善的队里,真正的安装工作就开始了。4月的陕北毛乌素沙漠,春寒料峭,一大早天还未亮,我们登上解放车的大厢里,大家还穿着棉衣,脖子围着毛巾(防风沙、保暖),脚蹬衬有钢板的登山鞋,怀里揣着热乎乎的军用水壶。老队员带着没睡醒的倦意,窝在车厢一角继续睡觉,任凭卡着在沙漠的简易路上任意颠踯着。我像即将跳伞的美国大兵一样,惴惴而又兴奋,想象着那个未知的地方。大约两个小时后,卡车到现场,我们迎着刺眼的朝阳,纷纷跳下卡车。简易的钻场一侧,整齐地码放着另一个分队昨天拆下拉来的钻塔配件和塔基楞木。立钻塔开始了,看着老同志在塔上工作就像在平地一样,大家用滑轮和大绳把塔腿和斜撑拉上用木板搭就得简易工作平台,用螺丝一件件的组装。几个小时后,高大的钻塔分明在我的眼前站立起来。当时心想:呀!这么高——我敢上去吗?更不要说在上面干活。
几天过去,我的心就开始动摇了,在安装队上班,高空作业很危险,还学不到一点技术,上班坐车也很辛苦。我和老师傅们交谈,他们说你注意自己和其他同志的安全,工作上只要细心认真,也就没事。咱们这里也出省级大劳模哩!也就是和老劳模的交谈,又有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动摇的思想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决心以老劳模为榜样,安心在安装队工作。
1991年,我队在神木石圪台设立二工区,安装队也因工作需要一分为二,我作为安装队长分到石圪台二工区安装队,这里周边都是浅孔,钻机两三天就终一个孔。每天都要把钻塔拆倒拉到新孔位,重新立起。这就要两天的活一天干,劳动强度非常大。队伍一分为二后,人员缺口大,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最少只有9名职工,基本的岗位也没法干了,最后只能地面上留3个人拉大绳,到拉大件的时候,钻塔上的同志再下到地面帮忙拉上去,然后再上去继续安装。当时安装队的驾驶员有左云华、刘雅俊、郝生亮等同志,帮忙拉大绳是常事。他们从来不说回报,那时也没有什么补贴。现在想起他们,真是好同志!
记得又一次,一名同志肚子痛,卡车又不在,我们让他躺在木板上休息,豆大的汗珠在额头上滚。可到拉大件的时刻,大家拉了几下,实在拉不动。这位病号一手捂着肚子,踉踉跄跄站起来,硬是和我们一起拉大绳。
有很多老同志都知道,安装队越是快干完活时,人越是又累又饿,人又少,可最重的天轮滑车要在这个时间安装,大家更是拼尽了全身的力气,一气呵成,不敢有半点闪失。那时真累啊,因为钻机要创千米,不能因为钻塔没立起而误事。越是人员少、工作重的情况下,我还要与贺志刚、李建国同志(他们是副队长)带头干。自己身为队长,更不能说泄气的话,否则士气泄了一切都晚了,大家再也没劲干了。每次回到工区,太阳都落山了。大家灰头土脸下了车,默默地洗一洗,去打饭,谁也没劲说一句话。
野外沙漠里的天气说变就变,这会儿还是红红的太阳,一会儿就乌云滚滚,不是沙尘暴,就是一场暴雨。风来的时候,挟裹着沙粒,直打得人脸上生痛。有时我们为了避雨避风,就趴在汽车底下。有时汽车不在现场,我们就几个人和抱在一起,大声唱歌,一般唱《团结就是力量》、《便衣警察》和《血染的风采》等。记得那时唱歌都唱哭了,泪流满面,有时却唱得哈哈大笑。
当然沙漠里并非都是一无是处,有时碰见沙漠中的水淖,那里风景真美,芳草萋萋,蝴蝶翩翩,野花不大,鲜艳悦目。水浅处,鱼儿傻头傻脑。我们浑水摸鱼,有时用简易的鱼钩就能钓到几脸盆鱼。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钓鱼、杀鱼和吃鱼的。
记得又一次立完塔回工区,走在半路上天突然下起大雨,离工区又远,乡间土路泥泞,汽车走不了,晚上只能在车上休息了,第二天到工区休息了几个小时,吃过中午饭,工作服还未干就又出工了。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假如自己只说不动,再好的职工也能被你带懒;如果自己带头干,那大家都会自觉的跟上干,懒散的职工也就不好意思再坐着了,谁也不愿意落在人后面,只要出力肯干,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懒散的队伍了。
安装队的十几年,我年年被评为省局或队上劳动模范,现在想起与老前辈们的工作精神,我觉得我还赶不上他们。作为当年安装队的带头人,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起职工,同心工作,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才能够拧成一股绳,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随着神府煤田大规模勘探任务接近尾声,一八五队实行改革,钻机实行承包制,到1994年,安装队就解散了,由各经营实体自己安装拆卸钻塔。慢慢地“A”字型钻塔出现了,用吊车立塔落塔,就不用人安装了,减少了劳动强度,真好!到世纪之交,四角钻塔在钻探现场逐渐消失了。望着工区角落那一堆废弃的塔腿塔脚,我有时呆呆地站半天,回忆我在安装队那些日子,那一段正是我青春的好年华,我觉着心头有一种说不清的回味。但看到榆林这几年的面貌大改变,想着也有自己的一点辛劳,心理觉着美滋滋的。
第二天安装队开会分配人员,我被分到老劳模王福善的队里,真正的安装工作就开始了。4月的陕北毛乌素沙漠,春寒料峭,一大早天还未亮,我们登上解放车的大厢里,大家还穿着棉衣,脖子围着毛巾(防风沙、保暖),脚蹬衬有钢板的登山鞋,怀里揣着热乎乎的军用水壶。老队员带着没睡醒的倦意,窝在车厢一角继续睡觉,任凭卡着在沙漠的简易路上任意颠踯着。我像即将跳伞的美国大兵一样,惴惴而又兴奋,想象着那个未知的地方。大约两个小时后,卡车到现场,我们迎着刺眼的朝阳,纷纷跳下卡车。简易的钻场一侧,整齐地码放着另一个分队昨天拆下拉来的钻塔配件和塔基楞木。立钻塔开始了,看着老同志在塔上工作就像在平地一样,大家用滑轮和大绳把塔腿和斜撑拉上用木板搭就得简易工作平台,用螺丝一件件的组装。几个小时后,高大的钻塔分明在我的眼前站立起来。当时心想:呀!这么高——我敢上去吗?更不要说在上面干活。
几天过去,我的心就开始动摇了,在安装队上班,高空作业很危险,还学不到一点技术,上班坐车也很辛苦。我和老师傅们交谈,他们说你注意自己和其他同志的安全,工作上只要细心认真,也就没事。咱们这里也出省级大劳模哩!也就是和老劳模的交谈,又有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动摇的思想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决心以老劳模为榜样,安心在安装队工作。
1991年,我队在神木石圪台设立二工区,安装队也因工作需要一分为二,我作为安装队长分到石圪台二工区安装队,这里周边都是浅孔,钻机两三天就终一个孔。每天都要把钻塔拆倒拉到新孔位,重新立起。这就要两天的活一天干,劳动强度非常大。队伍一分为二后,人员缺口大,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最少只有9名职工,基本的岗位也没法干了,最后只能地面上留3个人拉大绳,到拉大件的时候,钻塔上的同志再下到地面帮忙拉上去,然后再上去继续安装。当时安装队的驾驶员有左云华、刘雅俊、郝生亮等同志,帮忙拉大绳是常事。他们从来不说回报,那时也没有什么补贴。现在想起他们,真是好同志!
记得又一次,一名同志肚子痛,卡车又不在,我们让他躺在木板上休息,豆大的汗珠在额头上滚。可到拉大件的时刻,大家拉了几下,实在拉不动。这位病号一手捂着肚子,踉踉跄跄站起来,硬是和我们一起拉大绳。
有很多老同志都知道,安装队越是快干完活时,人越是又累又饿,人又少,可最重的天轮滑车要在这个时间安装,大家更是拼尽了全身的力气,一气呵成,不敢有半点闪失。那时真累啊,因为钻机要创千米,不能因为钻塔没立起而误事。越是人员少、工作重的情况下,我还要与贺志刚、李建国同志(他们是副队长)带头干。自己身为队长,更不能说泄气的话,否则士气泄了一切都晚了,大家再也没劲干了。每次回到工区,太阳都落山了。大家灰头土脸下了车,默默地洗一洗,去打饭,谁也没劲说一句话。
野外沙漠里的天气说变就变,这会儿还是红红的太阳,一会儿就乌云滚滚,不是沙尘暴,就是一场暴雨。风来的时候,挟裹着沙粒,直打得人脸上生痛。有时我们为了避雨避风,就趴在汽车底下。有时汽车不在现场,我们就几个人和抱在一起,大声唱歌,一般唱《团结就是力量》、《便衣警察》和《血染的风采》等。记得那时唱歌都唱哭了,泪流满面,有时却唱得哈哈大笑。
当然沙漠里并非都是一无是处,有时碰见沙漠中的水淖,那里风景真美,芳草萋萋,蝴蝶翩翩,野花不大,鲜艳悦目。水浅处,鱼儿傻头傻脑。我们浑水摸鱼,有时用简易的鱼钩就能钓到几脸盆鱼。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钓鱼、杀鱼和吃鱼的。
记得又一次立完塔回工区,走在半路上天突然下起大雨,离工区又远,乡间土路泥泞,汽车走不了,晚上只能在车上休息了,第二天到工区休息了几个小时,吃过中午饭,工作服还未干就又出工了。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假如自己只说不动,再好的职工也能被你带懒;如果自己带头干,那大家都会自觉的跟上干,懒散的职工也就不好意思再坐着了,谁也不愿意落在人后面,只要出力肯干,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懒散的队伍了。
安装队的十几年,我年年被评为省局或队上劳动模范,现在想起与老前辈们的工作精神,我觉得我还赶不上他们。作为当年安装队的带头人,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起职工,同心工作,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才能够拧成一股绳,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随着神府煤田大规模勘探任务接近尾声,一八五队实行改革,钻机实行承包制,到1994年,安装队就解散了,由各经营实体自己安装拆卸钻塔。慢慢地“A”字型钻塔出现了,用吊车立塔落塔,就不用人安装了,减少了劳动强度,真好!到世纪之交,四角钻塔在钻探现场逐渐消失了。望着工区角落那一堆废弃的塔腿塔脚,我有时呆呆地站半天,回忆我在安装队那些日子,那一段正是我青春的好年华,我觉着心头有一种说不清的回味。但看到榆林这几年的面貌大改变,想着也有自己的一点辛劳,心理觉着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