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论坛

关于工会推进带薪休假制度的思考

浏览量:849       作者:黄清丽      来源:       日期: 2015-12-30

    近年,有关带薪休假制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上,执行多年的“黄金周”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带薪休假制度又一次成为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以保障劳动者休息权身份进入大众视野的带薪休假,以维权为重任的工会该如何推进?笔者从休假制度的理论入手,辩证地看待我国带薪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分析制约落实的原因,特别提出正确认识我国推动带薪休假的意义,对工会如何结合具体工作,发挥作用,推进带薪休假制度执行提出了建议。
    一、关于休假、休假制度、带薪年休假制度的理论
    随着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工作时间和家庭生活有了明确的界限,人们就开始了对休假的研究和创新。世界各国的研究者从多个学科领域的角度分析形成休假相关的各种基础理论,使休假制度不断完善。一方面保障了劳动者休息、消费、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作为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内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休假制度成为经济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上世纪以来,以1980年《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提出职工享有带薪休假权利为界,发达国家率先执行带薪休假制度。此后,带薪休假成为全球公认的休假制度改革方向。
    作为休假主要理论之一的管理学理论指出:通过对休假时间和工作时间的科学调整,可以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变工作效率、提高劳动技能。
    二、我国休假制度和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
    1、我国重视休假并对适合我国国情的休假制度不断探索。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加强了对休假制度的研究,加快了休假制度的改革步伐,在逐渐增加休假日总长的同时,“五天工作日”循环制度、公休日制度、特别休假等制度逐渐形成,还创造了在总休假日期不变的情况下,将休假时间集中起来的“黄金周”制度,对推动我国国民素质提高、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实施,是我国从法律形式上确定带薪休假在我国法定制度;2007年国务院出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先后发出了事业、企业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随后各省也出台了落实的意见。
    3、我国带薪休假落实情况:带薪休假制度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基本得到落实。在规模较小、劳动密集型等企业贯彻落实并不是太好。
    三、我国带薪休假制度存在的问题
    1、休假的保障制度力度有限。《条例》对带薪年休假的监督机制作了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的主动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三是若有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向职工加付赔偿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从执行现状来看,存在劳动部门对企业侵害职工休假权的监察不够主动和有力;企业对休假制度的认识没有上升到法律性层面;劳动者的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申请法院执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渠道不够通畅等。
    2、企业在执行中对一些条款的理解程度有偏差,或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企业的执行。如缺乏休假期间薪酬制度、休假时间的计算制度、劳动时间的计算制度、休假期间加班报酬等制度。
    3、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企业管理的不规范等阻碍着休假制度的推动。
    四、正确认识我国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意义
    1、对我国休假制度的理论、实践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是对休假的态度从工作替代变为独立的必要需求。以前,国民对休假的态度过于消极,休假的积极功能没有被充分认识。特别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休假的积极意义逐渐得到了认识和发展,国民开始理解休假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主动要求和使用休假权利,休假的积极功能得到发挥。二是对休假功能认识从基本的家庭功能发展到家庭、消费、发展的多元组合。由于休假态度的转变,劳动者者在休假期间活动内容、范围不断扩大,休假功能得到越来越全面的实现。劳动者在休假期间不仅仅是从事睡觉、治疗、情感交流等最简单的恢复劳动力和维持亲情的活动,还积极地参与旅游活动、参加短期培训等,休假的多种功能得到很好发挥。
    2、《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公布是继《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我国对劳动者在劳动保障和劳动福利方面所做的又一具体地举措。它再次向世界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和提高其劳动福利的决心,也让劳动者看到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提高自身劳动福利希望的真正的着力点。
    3、《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公布是继1995年开始试实行五天工作日制,到1997年基本在全国范围各个行业建立循环休假制度之后休假制度的又一次与国际接轨。
    4、我国已进入带薪休假已进入落实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休假制度作为增加国民福利、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劳动者一项重要的休息权,带薪年休假已成为评定国家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对工会在推进带薪休假制度的建议
    1、推进方式——自上而下。应该按照工会的上下级关系,自上而下的推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多样性要求基层工会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推进带薪休假制度,以增强落实休假制度的实效性。可以以上级工会、产业工会按同行业、同岗位进行休假制度的基本框架,并逐步说明、解读、统一、规范,以便共同推进。
    2、休假形式多样化。按工作性质的不同,机关事业单位一般采用一次性或分段休假;企业则相对灵活,主要采取生产经营淡季集中休假或兼顾分段休假、抵消事假、以工程或项目的长短确定休假等方式。
    3、以工会的四项基本职能为切入口,找到各职能与带薪休假制度的切入点为着力点以共同推进。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入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发展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上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工会的教育职能,引领职工塑造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使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终实现自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从而充分发挥休假制度应起到的作用;加大建设职能,带领职工努力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辩证地看待劳动与休假的关系;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的休假权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劳动用工合同中有关带薪休假福利和条款详细写入,并明晰休假时间的规定、薪资的计算等内容;把带薪休假制度写入集体合同的条款之中予以执行等方式。
    4、工会应正确理解带薪休假的作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把带薪休假制度确立下来,是对精神文明的一种推动,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二是对我国休假制度理论体系的一次突破。使休假的第三种功能——发展功能得到理想的发挥。三是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经济性。通过对劳动者自身发展,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工会应从法制观念、企业文化、劳动竞赛、劳动保障等方面入手,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5、发挥工会的监督作用推动制度落实。一切休假制度的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企业的文化氛围都无不限制或推动着制度的落实,工会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推动休假制度的落实。
    任何内容良好的法律如果得不到忠实的执行和尊重,则其不但将形同虚设,更将贬损法律自身的信用与权威,降低公众对法治的信任与期许。而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任务,工会应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