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天地

扎根黄土地 不负韶华时

浏览量:574       作者:刘伟      来源:       日期: 2018-07-23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面对生活的困境、人生的逆境,你是轻易被打败,还是越挫越勇,把曾经的苦难化作成长的沃土?这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无疑就是一座指路明灯,给当代的青年指明了方向,堪称一部青年的《逆境修炼手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其中既有曾经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企业的团支部书记,如何当好青年团员的知心大姐,如何帮助青年成长成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带着诸多疑问翻开这本书,细细品读,书中呈现出一名有志青年在面对人生的逆境时,没有消沉,凭借自己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带领群众攻坚克难、走出困境,成功逆袭的励志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青春答案,为团员青年们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
    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1969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在这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里,习近平得到了受益终生的东西。他说:“我迈出人生第一步就来到梁家河,7年时间里,梁家河父老乡亲给了我无数关爱,使我受益终生。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习近平在梁家河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远行。
    通过认真品读,我深切的感受到青年习近平身上体现出的宝贵品质最值得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学习和借鉴。
    第一就是吃苦耐劳、锤炼意志。习近平当年下乡住的是最简单的土窑洞,睡的是大通铺式的土炕,吃的是玉米团子、豆渣饼、蒸土豆、水煮白菜。书中提到在农村首要的就是要过“四大关”。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要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二是饮食关,以前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习近平总书记仍对陕北乡村的饭菜还很有感情,挺喜欢吃当地的酸菜,多时不吃还挺想它;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只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就拿到了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习总书记当年的历练故事,展现出的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是当代年轻人身上最缺乏的。
    第二就是博学笃志、坚持学习。在那个以考零分为荣的年代,年轻的习近平在劳作之余仍在煤油灯下坚持读书,《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列宁论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世纪史》《诗经选》《华盖集》等等,从这些习近平读过的书中就能够见微知著,生活的艰辛改变不了他对于知识的渴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习总书记就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思考的人,他的执政理念,他的思想,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高尔基说过,“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的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美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诚实的,有理性的人”,我觉得用这句话最能诠释习近平在那段岁月坚持读书的行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于求知的执着,不受身边事物的影响,专心致志,苦中取乐。在当今这个风气普遍浮躁的年代,专注于投入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   
    第三就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青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到梁家河村落户插队,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黄土高坡干旱缺水,他就带领村民打井,解决了全村人的吃水问题。农田稀少、土地贫瘠,村民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常食不果腹,时任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带领村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修通了道路,还开办了铁业社、磨面房、代销点,成立了缝纫社,不断改变梁家河村的贫穷落后面貌。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创新意识,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解决了群众做饭、电灯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第四就是心系百姓、无私奉献。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2015年2月13日,习总书记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深情的说:“当时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韶华有时、青春无悔。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经历,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励志教材,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对青年成长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新时代青年团干部的我们,必须要深入基层、服务青年,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做青年的表率和示范,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刻理解和认真践行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真正让总书记的精神和品质入脑入心。自觉把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为公司的转型升级、追赶超越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编者:该文荣获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系统2018年“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类一等奖。


上一篇:檀 木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