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天地

家风如雨 润物无声

浏览量:741       作者:黎思文      来源:       日期: 2018-07-23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我的祖辈都是普通人,谈不上什么有名的家风家训,但家中长辈在生活、言语、处事等诸多细节的“言传身教”和“上行下效”的影响,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一天,实在不容忽视.总结起来便是“自立、勤俭、知足”六个字。

传家,唯自立

    自曾祖母去世后,祖父由一个整日招猫逗狗的嬉戏男孩迅速成长为懂事少年,那年他12岁。那时已经出嫁的姑奶三天两头往娘家跑,照顾着身体不怎么好的曾祖父和还是少年的祖父,日子过得实在拮据。除了每日在学堂上学,祖父的其余时间要帮家里分担农活。正是这段半工半学的时光,造就了祖父自强自立的品格,他也还算是争气,终是走出村子,去了外地读书,然后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娶了祖母,育有父亲和姑姑们共一男三女。
    许是因为少时丧母,祖父十分好强并倔强,凡事总是亲力亲为,从不服输,也从不轻易请人帮忙。他对子女们十分严格,他总说,“求人不如求己,你们要学会独立生活,自力更生。”
    父亲毕业后,被分配到地质队工作,和祖父在一个单位。地质队苦,新来的学生都得上钻机锻炼个一两年。父亲说,那时他想着让祖父跟领导说说少去钻机几个月,谁知还没张口,祖父便不停催促他去钻机报道,并一再叮嘱他要踏实干活,要能吃苦,不要有依赖心理,尽快融入集体。尽管在一个单位,两人也总是各干各的,从不相互干涉。
    “靠人不如靠己”。祖父的“放养”极大的影响了父亲。高中时,我特别羡慕其他同学家里送饭、上下学接送,对此父亲总会说你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大学时离家近,虽说每周都回家,但换洗衣服、被褥的活儿也都是自己在学校换洗;工作后,他总会时不时督促我看书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父亲经常说,人要趁着年轻多积累些本事,脚踏实地,靠自己的真本事吃饭,遇到问题不要光问怎么办,要学会独立思考,有了办法再征求意见,而不是只要求帮助。在他的影响下,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凡经手的工作必竭尽全力,遇到问题也十分有主见,获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习业自立的家风,便是这样在祖父和父亲的一言一行中,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潜移默化的塑造着我,指引着我。

兴家,唯勤、俭

    祖母是一个传统的女人,一辈子躬耕田亩,教养子女。耕种打谷、铡草喂猪……各种农活得心应手;缝补浆洗、挑水做饭……各项家事安排的井井有条。听父亲说,彼时祖父在外地奔波,祖母操持家中一切,虽整日辛苦忙碌,但仍操心督促他们兄妹四人读书。一家人经常围坐在炕头,孩子们看书写作业,祖母则会跟着年幼的孩子们一起认字读书。在我记忆中,祖母没有一天不在劳动,70多岁的她,现在仍坚持去地里侍弄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每日读书写字、抄写报纸杂志也早已成了一种习惯。父亲兄妹四人便是在这种“勤俭耕读”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虽说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也都过得舒舒服服。
    祖母认为女人家在家里十分重要,她常对母亲说,“人勤则健,家俭则兴”,让母亲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勤劳勿奢,不要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了便浪费。母亲也深受祖母勤俭克己的习惯影响,时刻教育我要勤快节俭。
    记得小学时,一日老师问,“你家几个孩子?”我说,“就我一个”。随后老师又说,“我看你每天穿的那么朴素,以为你还有哥哥姐姐。”我愣了一下,随着老师的目光看了看我身上的衣服—T恤外面套着一件男款的牛仔马甲,裤子是改制过的一条男款西裤,都是表哥穿不了的旧衣服,着实不像小姑娘的打扮。回家后,我便质问母亲为何如此抠门,总给我穿别人的旧衣服。母亲语重心长地说,“这不是抠门,你正在长个,老买新衣服太浪费。虽然咱家不缺你几件新衣服,但是你得知道朴素和节俭的重要性,家里不要求你做到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是你也应该要懂得任何东西都不是白来的,不能无节制的挥霍浪费,要从不浪费粮食、随手关灯这些小事做起……”
    那时的我似懂非懂,觉得家里明明可以轻松负担日常开支,母亲却总要在三两块钱上斤斤计较,有些丢脸。可如今,母亲当年要求和教导的小细节,早已不知不觉间成为我如今的一种生活习惯。勤,使一个家庭彰显出兴旺的气象;俭,则是一个家庭兴旺的法宝。家中长辈们勤俭克己的品质、不铺张浮夸的生活习惯,也早已通过细微处的积累,悄无声息地被吸收、传承下来,成为我们家的巨大财富。

安家,唯知足

    家中长辈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要学会知足,常想一二”。幸福的生活,在于能常想想一二事,常为这一二事努力。常想一二的态度,就是家里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父亲原是单位的工会主席,因为他为人厚道,敢说实话、办实事,单位大院里的婚丧嫁娶、生病上学、调解矛盾都会来找他,大家亲切的称呼他“总管”。那些年,求父亲帮忙办事儿的人也不少,在原则内能帮别人办的事他绝不会推三阻四,不能办的事你拎再多的礼也不会接受,他总说,人要知足,绝不能贪,“知足”也是一种修养。
    小时候住在父亲单位的筒子楼里,狭小的一个格子间便是家,做饭走廊上,厕所是公用的,条件确实有些简陋,尽管如此,父亲总会说,“我们有吃有喝,要知足常乐啊,房子虽然小但也算是有自己的窝,筒子楼有人情味,挺好。”工作后,在单位党群部门工作,每天忙忙碌碌,杂事儿一堆,要上报的材料稿件也一堆,每天在办公室坐着码字,别的人还觉得你在一个养老部门,闲的要死。于是,我偶尔会在家抱怨单位这个干的多,那个干的少之类的,父亲总会说,“人要知足啊,吃亏是福,你要知道,在单位多干点儿活儿对你来说是一种收获,你应该珍惜,切记不能总和别人比谁轻松,推脱工作,一定要趁年轻多积累一些;还有,不要总看别人干了多少,不要用高标准去苛求别人,应该对自己要求多一点,对别人要求少一点,不要总想着让自己的付出得到同等的回报,这样你才能活的轻松……”父亲的多番教诲,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楚的定位,也逐渐认同并秉持了这种知足常乐的态度。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在工作中更加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在生活中以诚待人,敢于付出并不强求回报,也懂得了要时刻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不刻意追求物质的多与寡,不攀比,不嫉妒,不违背良心,不做非分之想,怀揣一颗简单豁达的心,走自己的路,做简单而快乐的自己。



    编者:该文荣获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系统2018年“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