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风雨情
2017年5月1日,是父母五十年金婚纪念日。五十年的风雨沧桑、五十年的艰苦岁月、五十年的耳鬓厮磨,父母乌黑的头发早已花白,额头出现了深深的皱纹,但两位老人却用真诚相爱的心,用一生不老的情,为女儿们演绎了相濡以沫,携手一生的感动。
我的父亲是湖北人,母亲是东北人,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分别由中南矿业学院和北京煤校分配到陕西煤田地质局。本来父亲是可以留在西安机关里的,但他却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同来的女同学,自己选择了去条件非常艰苦的地质队。我曾听父亲说,那时的他们既然选择了地质专业,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一定要用自己的双脚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就是这个决定让父亲遇到了母亲,成就了一段长达50年的美满姻缘。
刚分到单位时,父亲真是一个其貌不扬、非常瘦弱的、性格内向站在人群里根本引不起姑娘注意的人。母亲却是有着漂亮外表、窈窕身姿的、开朗性格的“美女”。可就是这样一个黑瘦小伙子硬是凭着横溢的才华、浪漫的文笔、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赢取了母亲的芳心,开始了相依相伴、相濡以沫的爱情之旅,那年父亲三十二岁,母亲二十七岁。
伴随着三个儿女先后的出生,做了孩子父母的他们,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但他们没有一丝怨言,共同撑起头顶的一片天,哺育三个儿女的成长成才,那过程有艰辛,也有幸福。
在我的记忆力,别人家是严父慈母,而我们家是严母慈父。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父亲常年奔波在野外,照顾家及我们弟妹的责任就落到了母亲一人肩上。她既要照顾我们兄妹的饮食起居、辅导我们的功课,还要坚持工作,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但那时我们体会不到这种艰辛,感受到的是只是母亲的严厉和暴力。父亲的脾气非常好,从没打骂过我们,并且对我们的要求有求必应。父亲每次从野外回来,都会带一些山野味回来,我们都有一种过节的感觉;离开时我们都会嚎啕大哭,弟弟甚至可以一直追着离去的汽车直到看不见。父亲却能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辛苦与付出,面对母亲委屈的目光和抱怨,父亲从来不和母亲争吵,只用微笑和不停地干家务来化解母亲心中的怨气。
后来,父亲当了领导,野外虽然不跑了,照顾家的时间依然很少,相反,母亲为了父亲能更好地工作,依然充当了“政委”的角色。为了能留住分到单位的年轻人,母亲俨然成了他们的娘家人,为他们排忧解难、牵线搭桥……。在父亲卸任时,获得了职工给予的“好队长”荣誉。虽然这个荣誉不是官方的,但却是职工对父亲工作的充分肯定。这份肯定中有多少母亲的包容和付出,只有父亲能够体会得到。那一刻我看到了父亲眼中的泪水、母亲脸上的自豪和满足。
2003年,父亲母亲都差不多到了该退休的年龄,正当他们想好好规划一下晚年生活时,父亲却突然得了心肌梗塞,40多天的住院时间里,无论是儿女还是老家来的叔叔姑姑,她只让白天在医院陪护,晚上都是自己在医院亲自陪护。被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的父亲,硬是在母亲的守护和陪伴下逃离了死亡。在父亲出院的当天,母亲再也控制不住40多天内心的煎熬,痛痛快快、酣畅淋漓地大哭了一场。从那时起,父亲的一切活动就没有离开过母亲的视线,母亲俨然成了父亲的保健医生。也就从那时起,父亲和母亲的脾气似乎互换了一下,父亲变得任性而倔强,母亲反而变得宽容随和了。
父亲对母亲的关爱也是无微不至的,父亲退休后,就保留了两大爱好:一是做饭,二是打麻将。每天中午,父亲在厨房里,哼着小曲,一会工夫一桌饭菜就会呈现在母亲面前。尽管母亲每次都唠叨做多了,但父亲依然我行我素,每天换着花样做给母亲吃。我能感觉得到,母亲唠叨背后的满足感。2010年,母亲一次意外,腰椎骨裂,在床上也整整躺了30天。父亲就放弃了唯一的麻将娱乐,每天陪在母亲床边,给她洗、给她涮、给她读书、念报,一起回忆共同走过的漫长岁月……
父母在相伴走过的五十年里,有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日子一天天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和柴米油盐中缓缓而过。五十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与同甘共苦,串连起来成为一道特别靓丽的风景线。所有平凡的片段,都是生命中最美丽的篇章;所有平淡的日子,虽淡犹浓,韵味绵长。即使夫妻间的矛盾,也成为了生活中的点缀,变得多彩而美好。父母五十年的婚姻一路走来,没有太多的浪漫与惊喜,有的只是彼此的牵挂与依恋。用他们一生的相知、相伴、相随为儿女们诠释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正内涵与感动。诠释了“平平常常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平平静静才是金”的生活真谛。今天相依相伴的父母,走进令人羡慕的金色晚秋,每天寸步不离,年轮在他俩的脸上虽然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但也回馈了他们一个温馨而美满的晚年。
祝福我亲爱的父亲、母亲健康长寿,继续一路相伴走向钻石婚的庆典!
编者:该文荣获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系统2018年“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类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