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榆钱饭
下班回到家,母亲系着围裙笑容满面的迎了出来:“快洗洗手,今天吃榆钱蒸饭!”
榆钱蒸饭!这个有十五年没有再吃过的食物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出现在我面前,看着眼前一碗晶莹剔透仿佛翡翠般的榆钱蒸饭,我一时百感交集,往事如一帧帧老电影在我脑海中划过。
小时候,我们村子有很多榆钱树。每到春天,榆树的芽芽还没有冒出来,枝头先会长出一串串小小的、圆圆的油绿色的榆钱钱。那个时候,农村普遍物质贫乏,在我的记忆里,饭食就是玉米榛榛、米汤、各类面食之类的。而春天里的榆钱钱、槐花就会被做成蒸饭,改善农户伙食。当然,这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它们不但可以蒸成饭食,还可以直接摘下来当零嘴吃,香甜可口,老幼皆宜。
那时候,一阵春风吹过,村子里到处都是榆钱钱的沁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挎着篮子走街串巷的摘榆钱钱。高高的榆树上经常会看见哪家的皮孩子站在树杈上边摘边吃,树下面不会爬树的孩子着急的叫喊着:“给我扔一股,给我扔一股,别吃完啦!”
母亲对榆钱钱也是情有独钟。她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小时候刚好遇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候大家都吃不饱饭,我每天都会挎个小篮子和村里的老奶奶一起挖野菜、采榆钱钱。有一次我们走了八九里路跑到泾河滩那边去挖苦奈奈(音译,一种陕西当地的野菜根),刚走到河中心,突然发大水,大家赶紧就往回跑,一个奶奶跑不急被困在河中心了,最后大家在附近村子找人用门槛板子渡河把她救了过来......多亏了榆钱钱和野菜,不然那时候会饿死多少人啊!”每次她都会一边用筛子过采回来的榆钱钱,一边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而我则会搬来小板凳静静坐在旁边,似懂非懂的听着她讲古,看着她把榆钱钱仔细的挑拣完,再洗干净晾晒控水。有种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美好感觉。
小时候的经历,让她养成了珍惜粮食、勤俭持家的美好品德。而这也对我们姐妹四人影响甚深:从小到大,在母亲的教诲下,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浪费粮食是一种罪过,吃饭的时候都是吃多少盛多少,如果实在吃不完了就会放进冰箱,下次温热继续吃;也不会胡乱花钱买玩具、买衣服,在我记忆里,我很少买新衣服,总是姐姐的衣服留给我穿,一个传一个,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买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中。
榆钱钱控好水后,母亲就会加入一些面粉进行揉搓搅拌,混合均匀后,放在锅上蒸上二三十分钟就熟了。打开锅盖的一瞬间,一股压抑好久的清香扑面而来,这时我总是会猴急的用手去抓。母亲笑着拦住我的手,一边叮嘱我不要着急,小心烫着,一边用小碗盛上一点点榆钱蒸饭,浇上蒜水,吹凉了给我吃。榆钱钱的清香与蒜汁的辣混合成一体,含在口中唇齿生香,让每一个味蕾都得到了满足。
后来,我上了大学,继而去韩城安家工作,再也没有吃过母亲做的榆钱饭。转眼间,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我现在也做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我的城市里闻不到榆钱钱的清香,也看不到榆钱钱树,更吃不到榆钱钱饭。直到今年把母亲接过来帮我带孩子......
她在送走外孙女上学后,以72岁的高龄,走了二三里的路程,只为了给女儿做一顿榆钱蒸饭。直到此刻我才终于理解了母亲的榆钱钱情结:榆钱钱对她来说是青春的美好回忆,更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质朴的爱。
在母亲的笑容下,我端起碗,吃了一口榆钱饭,熟悉的清香、熟悉的场景,依然岁月静好。
编者:该文荣获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系统2018年“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