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论坛

地勘单位基层工会要在提高职工队伍 整体素质中积极发挥作用

浏览量:746       作者:薛选宁      来源:       日期: 2009-11-18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加大,地质勘探市场充满活力。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勘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显得极为突出。当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引导职工顺利渡过转型期,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工作要在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上狠下工夫,促进地勘单位又好又快和谐发展。那么,地勘单位基层工会在工会“大学校”中如何发挥作用呢?
    一、基层工会要在职工中树立忧患意识,激发职工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
目前,地勘单位处于事改企的初期,不少职工的观念还停留在“铁饭碗”上,比较满足于现状,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事实上,市场经济浪潮汹涌,企业时刻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而人才和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和命运的主要因素。为此,基层工会在宣传教育上需要做到:
    1、让职工意识到企业存在的危机。危机并不可怕,但没有危机意识却非常可怕。在职工中树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危机意识,让职工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让职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危机。近年来,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业务工作技术含量不断增大,职工自身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职工意识不到自身的不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势必会被企业和社会淘汰,因此,职工要抛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求进取的思想,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早日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3、强化职工的机遇意识。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企业的发展需要有用之才担当重任,只有在平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使自己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的有志者,才能在机遇降临时,抓住时机,展示作为,体现价值。基层工会在职工中强调忧患意识的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开导职工,指明方向,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提升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自然就迫切了。
    二、基层工会要站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高度上,督促行政建立和完善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培训机制。
    职工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党委领导、行政支持、职工参与、工会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下,统一部署。近期,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党组为了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实施“5511” 人才培养工程,并成立了“5511”工程办公室,这一举措是对全局职工队伍建设的规划,更是对下属地勘单位的鞭策,基层单位的职工素质培养工作也必将做出具体的安排,那么基层工会就要即时履行职责,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督促行政建立和完善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培训机制。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基础,目前地勘单位职工培训沿袭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形式单一,工作被动,机构不明确,责任不明晰,随着事改企步伐的加快,做好人力资源培训,激发职工潜能,培育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所以工会要协助行政把职工教育培训摆上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作到职工的教育培训有部门管,有人做,有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长远规划。
    基层工会要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参与管理力度,积极配合企业把职工素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方案既切合企业发展实际,又满足广大职工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在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工会要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教育职工珍惜每一次的继续再教育机会,促使培训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效果。
    同时基层工会要监督行政足额划拨教育经费,把教育经费实实在在地用到职工培训上,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探索职业培训的新途径。
    三、基层工会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督促行政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工成才的“物质和精神两位一体”的有效激励机制。
    近年来,地勘单位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被重视,但有效的激励机制常常被忽视甚至遗忘。有地勘单位为了鼓励职工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对通过自学获得专科、本科学历的职工,报销学习期间的费用,这一措施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学习积极性,曾让职工赞口不绝。几年后,有拿着毕业证书的工人,寻求工资晋级、职称评定没有结果,他们感到很迷茫,学习积极性备受打击。人力资源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 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所以激发职工岗位成才积极性的关键,恰恰在于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谈到激励,人们往往片面地理解为物质奖励,有些企业领导甚至认为“只要给钱,就能激励人”。其实,物质奖励仅仅是激励的初级手段。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的需求层次是逐级递增的,当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有更高的追求,这时,金钱作为激励手段的作用就越来越有限了,而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封建制度下的唐朝时期,唐太宗用人的长处之一便是善于运用“激励措施”。唐太宗很早就认识到,要激励大臣们的积极性,最方便的就是在口头上予以表扬。他在表扬臣子的时候,态度诚恳,使被表扬的人感到无比的荣幸。同时,唐太宗还根据官员才能和职位的高低赐予相应的俸禄,这些俸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他们的治理业绩挂钩。
    古人尚知激励之要,今人应当更甚。因此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必须遵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及按需适时激励等基本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职工潜能,确保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地勘单位基层工会要协助行政把职工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与岗位竞聘、工资晋级、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挂起钩来,建立培养、考评、使用、待遇相结合的“硬”激励机制,加大物质激励力度,形成良好的动力,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基层工会更要在精神激励机制方面多做文章,学会综合采用信任激励法、知识激励法、情感激励法、目标激励法、荣誉激励法、行为激励法等有效的“软”激励方法,以精神因素鼓励员工,健全和完善“物质和精神两位一体”的有效激励机制。
    四、基层工会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实施提升职工素质工程。
    新的维权观念中,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个高度,而维权是工会工作的基本职责,开展职工素质工程活动,就是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因此,地勘单位基层工会要以人为本,立足本职,履行职责,积极发挥能动作用。
    1、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地质勘探属艰苦行业,职工要有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基层工会要开展评比活动,及时表彰、奖励在经济、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弘扬劳动模范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引导职工学先进、比贡献。
    2、坚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工会牵头,联合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实施劳动竞赛活动,在劳动竞赛的过程中,融入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操作等过程,既能达到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目的,同时也给职工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素质的平台,增强了职工信心,进一步调动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3、在职工中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鼓励职工争做“创新能手”和“创新型班组”,营造崇尚知识、重视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4、以开展职工文体活动为依托,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凝聚职工的向心力,增强青年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时代,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学习和教育必将伴随职工的职业生涯,而职工的素质也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将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于企业,造就出一批企业耐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人才”,于职工个人,提高了他们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地勘单位基层工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工作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能动作用,促进地勘单位的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