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出路及对策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迅速崛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在国际竞争间日益显得更加广泛而深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载体,承担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使命,企业文化对其的成长发展影响意义重大。所以在新形势下构建现代和谐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自身存在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制度,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路及对策应该做到:“三个依托,四个结合,五个创新”。
一、 三个依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纵观各国企业文化,美国的创新,日本的坚忍,德国的严谨,正是各国民族文化的凝聚和缩影。而构建中国的企业文化,则应当从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意识的实际出发,依托中国特色民族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存在发展基础,即为做到三个依托。
一是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先进理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是端正前进方向的有力保证,是中国现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成现代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
二是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浩瀚五千年华夏历史,多少贤良忠信礼义廉。孔孟之道。儒学之美,现在世界上都广为流传。墨家之仁,韩非之法,至今仍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以晋商为代表的中国商德,其诚信、仁爱、礼义等等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广大,成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依托地质勘探行业的优良传承精神。老一辈的地勘人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在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煤炭事业打出了一片天地。如今,科技发展,条件改善,但是老一辈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能丢,更应该代代传承,与时俱进,作为地勘单位的企业文化和地勘人的优良传统不断教育和激励后来人艰苦奋斗,积极奉献。
二、四个结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鲁迅先生说过“拿来主义”,但国人感慨外企文化优异的同时却鲜有照搬成功案例,就是因为企业文化必须有其相适应的社会氛围,只有从实际国情、社会现状及文化底蕴出发,因地适宜的构建出符合自身存在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和腾飞提供精神动力。而如何将企业文化“中国风”,则应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企业文化当与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作为企业文化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最广泛的主体和载体是广大职工,所以企业文化是职工的文化。那么构建企业文化首先当从职工的角度和立场上看待问题,作为一名职工,如何做才能为单位树立形象、创造业绩、谋求发展、做出贡献,如此思考,引导出职工需要提倡崇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从而构建起的企业文化才能充分挖掘职工潜力,调动职工激情,引导职工行为,规范职工道德,产生企业职工共鸣联系。
二是企业文化当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相结合。企业的社会关系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企业和客户、领导和职工、个体和集体、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等多个方面。企业作为社会一个体,任何关系差池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而企业文化是正确处理各方关系的“调和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角度出发指导自身行为,做到高瞻远瞩,趋利避害,明确企业与职工,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国家,企业与环境的责任义务,将社会各方利益有机和谐统一,以和谐的企业文化构建起和谐的社会秩序。
三是企业文化当与促进生产经济发展相结合。盈利是企业的根本任务和目的,而企业文化只有融入到企业经济生产和职工日常工作当中去,才能实现企业文化的最大价值。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层面进行优化管理模式,提高行政效率,最大限度的挖掘企业的发展潜能和市场潜力,让企业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保证和强大助力。
四是企业文化当与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软实力相结合。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表现在企业包括目标宗旨、经营理念、职工素质、社会形象等多个方面。而在当今时代,企业比起资金设备硬实力的比拼,更看重企业文化素质软实力的较量,而软实力往往成为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长期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软实力是每一个企业势在必行的改革发展道路。
三、五个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结合
社会基础让企业文化能够长足生存发展,但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和精神力还需要与时代结合,将企业文化渗入到现实生产经营当中,构建起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企业文化,并通过将企业文化与现代管理科学、人文民主、思想意识有机结合促进,最终改进工作方法,完善管理机制,升华职工思想,提升综合实力,实现“五个创新”。
一是企业文化目标价值创新。目标价值创新,除了在目标订立上要符合实际,立足长远,在价值导向上提倡奉献,崇尚道德,最关键的在于贯彻坚持,不能徒有虚表,停留表面,更不能朝三暮四,轻易更改,善变的企业文化是无法让职工遵循的。纵观中国百年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够繁荣至今,正是因为坚持企业文化的目标价值不放弃,不动摇,将优良的企业文化不断发展前进。
二是企业文化竞争机制创新。竞争机制创新,关键在于构建外向竞争型的企业机制,将所有职工的关注导向在如何对外竞争、对外扩展,而非纠结于内部管理等级矛盾。让每一个企业个体上升到企业自我意识,做到与企业同命运,共荣辱,将实现企业价值与完全自我价值相统一,做到对外拼搏进取,对内团结包容,将企业的内部矛盾转化成为外部动力。
三是企业文化宣传方式创新。宣传方式当注重“质”,而非“量”,现代各类传媒方式泛滥,造成社会人信息疲劳,单纯的“奉献”“努力”已经很难激发职工热情了。而让企业文化打动人心、深入人心,最关键在于要能和广大职工产生共鸣,能够深刻体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性化,价值哲学的先进性和社会形象的优越感,从而激发职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作为企业的一员会不自觉的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利益。
四是企业文化执业精神创新。执业精神中最需要培养和提倡的无疑是责任意识,在行为中担当责任,在意识中贯彻责任,在制度中区分责任,要做到上行下效,权责分明。态度决定高度,思维决定出路,同样的工作,不同的责任产生不同的效果,20分责任是败坏企业,40分责任是欺瞒客户,60分责任是勉强过关,80分责任是长期发展,而100分责任则会使企业繁荣前进。同时责任意识必须与开拓创新相统一,不能因为害怕担当责任而故步自封,裹足不前,所以制度保障是关键,奖励责任行为和区分责任担当有机结合,最终让责任制度成为激励制度,而不是惩罚制度。
五是企业文化行业特色创新。作为煤田地勘行业,其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决定不能单纯照搬其他先进的企业文化,而应当从行业特色入手打造符合自身的企业文化。例如“安全至上,诚信为先”,在施工过程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杜绝一切危险隐患,与客户交往过程中坚持诚实信用,认真做好相关资料报告,从而逐渐树立起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即使同一行业不同单位,根据其历史、现状、市场、目标,企业文化也会不尽相同,探索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才是谋求和谐发展的正确道路。
如今,乘国家“十二五”建设规划之浪潮,驾改革新时代文化繁荣之春风,中国正在以大国崛起的姿态书写着时代的篇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交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在此新形势下,我们要以“三个依托,四个结合,五个创新”为指导,构建起符合时代精神,管理科学,行业发展,和谐社会的企业文化。做到扬正气,促和谐,知荣辱,树新风,求发展,振中华,以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企业,以和谐企业创造和谐经济,以和谐经济促进和谐社会,以和谐社会振兴和谐中华。